中國政治
-
社會學家周雪光談肺炎危機(上):中國官僚如何失去了主見和能動性?
「當政府把什麼都管起來,變得越來越剛性的時候,一旦失誤,就會導致巨大震盪和損失。」
-
評論
缺席的領袖身體:關於「親自」的笑話與災難中的政治奇觀
他似乎是永遠在場又是時常缺席的,高度可見同時高度隱形的,但人們現在發出了這樣的疑問:看似掌握着最高權力的領導人,到底能不能做出有效的治理決策?
-
疫時回鄉記
斷貨的米鋪和停擺的習俗:「封城」傳聞中的潮汕春節
這就是阿甘本所謂的「例外狀態」,日常生活被擾亂,公共秩序失衡,安全感缺失,人人處於自危中。
-
評論
疫情蔓延時的雙重體驗:魔幻現實的春晚,與體制的拖延症
中國春節聯歡晚會曾經也在受災時舉辦過,但今年新型肺炎病毒肆虐下,慶祝與輿情形成了令人震撼的反差。
-
評論
內地眼中的香港局勢:被刻意製造的「仇恨」輿論
「刻意誇大情況,很挑動人的情緒,讓大陸觀眾覺得香港都是暴徒,和香港不值得珍惜,失望到極致。我覺得無論你的立場是甚麼,這些基本的新聞素養都是蕩然無存。」
-
評論
白信:十九屆四中全會,通向極權主義的治理「現代化」
2018年初修憲所代表的「習躍進」可能才剛剛開始。
-
評論
中國大陸民眾的政治信念與政治實踐的邏輯
維穩體制的功能,以及民眾把政治本身理解為一種約束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切斷了政治信念與政治實踐的關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人仍然是很原始的、而非現代的政治動物。
-
1999:大使館的血、北京的遊行,與世紀之交的中國知識分子
當中國大使館被北約轟炸,如同一記耳光,對美國的憤怒,與被美國背叛的屈辱感一起湧現。世紀之交進入知識界的一代人,國際政治深深地嵌入他們的精神史。
-
訪談
專訪憲法學者張千帆:憲政文明的暖流會融化中國體制的堅冰
摩擦還會不斷發生,自由民主國家也會遇到移民、民粹、兩極分化等問題的困擾,但是應該會有驚無險,社會契約即便破裂也會修復。
-
評論
白信:2019,如何防範一場黑天鵝和灰犀牛共舞的「顏色革命」?
中國目前所面臨的意識形態與制度合法性兩者的互相牽制,造成內在矛盾卻無法選擇的困境。無論哪個領域的「黑天鵝」,指向的都是體制這個巨大的「灰犀牛」。
-
讀書時間
【書摘】國家認同的難題——新疆、香港和台灣
儘管北京的舉措足智多謀、付出巨大,但它對新疆、香港和台灣的控制仍未盡善盡美。這些領土沒有哪一塊有掙脫出去的實際機會,但每一個都以自己的方式,對中國的外交政策議程提出持續的挑戰。
-
中國
專訪洪源遠:「改革」與「開放」都面臨空前危機,中國正處於歷史轉折點
國內政治的高壓使「改革」受到巨大衝擊,國際局勢的變化讓「開放」面臨空前挑戰,中國又一次走到了歷史的轉捩點。
上一頁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