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紙運動被捕者:她們是誰,經歷了什麼?大陸

白紙運動被捕者:她們是誰,經歷了什麼?

如此年輕,又如此熱情,假以時日,她們能承擔起更多。只是,如今面臨嚴厲的打壓,「起點卻彷佛成了終點」。

人礦:這個被中國互聯網審查的網絡新詞,為什麼讓統治者感到警惕?

「人礦意味着,你是資源,不是主體,你是手段,不是目的。耗盡一生的能量,是為了成全他人,而不是追逐自己渴望的人生。」

「白紙抗議」中的地域想象:只有「外地人」才會上街?

最近十年,在社會輿論中,具有一定權利意識、乃至組織度的「業主」一詞似乎正在退場,白領群體好像正在變得貧困化、散沙化。

施明磊的海外流亡生活:重建日常,以更自由的姿態去抗爭

「政治犯家屬到了國外,很少有人能過正常人的生活,我說的正常人生活是當地人的生活,沒有恐懼的生活。」

江澤民逝世:他如何改造了中共的政治基礎,又為當今習近平政治帶來什麼?

從歷史而言,這些變化有進步的一面,也有腐朽的、滯遲中國發展的一面,甚至形塑了部分當下領導人習近平的統治特色。

張文:當一切人事安排都盡在掌握,全是「自己人」的政治局對習近平又有何用?

儘管習近平的親信們已經涌入政治局的每個角落,但仍然也可以看出,習近平並不很信任他們放手去做。

鄧聿文:中共二十大報告重點分析,與習近平作為「人民領袖」的加冕禮

新政治局由習氏人馬全面控制,他大概要在第三任期幹成幾件大事,尤其可能想收回台灣,因此不想在高層受到不同意見的干擾。

西安U型鎖受害者的十年

2022年4月,王菊玲聽到消息,說蔡洋出獄了,「到現在,我都想不通,無冤無仇的,他就那樣下狠手把一個人往死裏打?」

鄧聿文:中共二十大,可以做哪些推測,什麼仍是未知?

二十大兩項關鍵議程的懸念實際已經揭曉,正按習的劇本上演。

蘇州和服事件:「尋釁滋事」的警察,和中國後績效合法性時代的保守怪圈

「中國人」的身份,一個不斷在王朝更替和民族融合中產生新的內涵的身份,從未如此具有封閉性。

暴力鎮壓與健康碼賦紅:經濟下行期的維權抗爭能否突破國家的管控?

河南村鎮銀行儲戶維權是中國各地正在發生的維權事件的代表,證明看似嚴密的極權主義監控體系背後仍然潛藏着改變的力量。

黯然退市、接受重罰——滴滴被「重鎚」的背後與中國政經底層邏輯的變化

中國要馴服壟斷的互聯網巨頭,不僅僅爲了經濟因素,還希望這些平台能夠成爲政權的拱衛力量。

鄧聿文:習近平時隔八年考察新疆,北京的民族政策或發生局部調整

如果習要把資源集中在台海對抗美國,就需在新疆問題上做某種局部突破,讓它去敏化,那麼二十大調整新疆的民族政策是有可能的。

「坦克蛋糕」直播後消失的李佳琦:因無知而觸犯政治禁區的悖論

當知道一件事比裝作不知道一件事的難度更大時,犯錯幾乎就變得不可避免。

「最後一代」作爲一種中國式抗爭:沒有行動的反抗能激起火花嗎?

「這樣的中國,多一個孩子不是多一個奴隸嗎?」

作爲「國家意志」的兩種厭女觀:「極端女權」大戰共青團中央揭示了什麼問題?

行之有效的年輕化宣傳策略,正讓國家意志更靠近中國年輕男性的觀念水位——一個「爹」正在不可避免地變爲仇恨女性的incel。

頻繁「翻車」的抗疫宣傳:中國領導層是否陷入了「回聲室危機」?

這對中國接下來無法停歇的「抗疫」戰爭有何影響?恐怕情況會很難令人感到樂觀。

防疫的清零困境,與二十大之年「中國道路」論述的內部撕裂

通過俄烏戰爭和上海疫情,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是,中國的國家機器在各方面都出現了板結遲鈍的痕跡。

疫情進入第三年,中國發生了哪四大變化?

如果全球疫情的時間延長,中國在抗疫中展現出的所謂中國體制的「優越性」和助推經濟的有利狀況,不可避免會減弱乃至消退。

十九屆六中全會閉幕,如何解讀中共的「第三次歷史決議」?

儘管對習來說,黨內看起來沒有任何有組織和有力量的反對聲音,但是對「忠誠」和「服從」的需求,在「二十大」面前仍然極為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