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靠近的看守所:香港家屬、大陸律師親述12港人案司法黑洞香港

無法靠近的看守所:香港家屬、大陸律師親述12港人案司法黑洞

「如果我這個(律師)證,是因為香港同胞的偷渡案丟的,也就值了。就那麼一回事,丟了就丟了。」維權律師說。

點名追擊法官、「三權重在配合」,建制力量如何重塑香港法治觀?

據中方、港府及建制人士的定義,香港政制內的「司法獨立」只剩法官獨立審判權,而法官任命權應當在於行政長官。

內地律師盧思位:關於12名港人涉偷越國境罪的五個關鍵問題

12名港人於8月25日被刑事拘留,根據內地《刑事訴訟法》,嫌疑人在逮捕之前最長可被羈押37天;故10月1日將成為港人被取保候審或者無罪釋放的關鍵時間點。

一個香港中史老師的困惑:誰才是歷史教育的主角?

令人失望的是當局現時着眼點在教科書中不利「大一統」政權的遣詞用字,又寧願把縮減課程得來的課時以展示中華文化光榮面的文化史充塞,疊床架屋地安插零碎的香港史,卻未能有效回應前線中史教育的困境。

監獄高牆之下,寫信師寫給被囚示威者的一封封信

二人首次相遇,在法庭上,彼此不知道對方的樣貌。她在法庭外等囚車,目送他離場。「在信裏,我聽他說好珍惜搭車這段路,因為是唯一機會他可以看到外面發生什麼事。」

陳彥霖案被判「死因存疑」,死因庭查到什麼?17疑團如何裁定?

一名15歲的跳水健將全身赤裸溺斃的疑案,引發全港關注。死因庭上,親朋、警察、社工、醫生輪番作供,陪審團最終如何裁決?

匿名舉報、紅線威嚇,恐懼瀰漫的香港教室

「文革時候,人類最大的悲哀就是被你曾經很愛、很相信的人批判(你)。我想跟年輕老師說保重——小心、謹慎是必要的...... 我希望他們不會落入那麼差的光景。」

「香港自秦朝以來是中國一部分」—— 香港歷史新課程,中史科變國教科?

中史舊課程強調的是「文化中國的民族主義」,新課程則是以法律和國家加強包裹的民族主義。

專訪宗教學者邢福增:由「強拆」到國安法,他見證中港風暴中的十字架

「中共的宗教策略有多少會應用在香港,取決於香港宗教界的關鍵人物在面對國安法時所做的選擇。有人合作,有人抗爭,都是參考,我們以史為鑒,但也當局者迷。」

計劃移民、轉移資產——香港人如何應對國安法後的脫軌生活?

最新民調顯示,超過3成港人計劃移民,當中逾7成人歸因港區國安法;17.5%受訪者打算轉移資產。

重磅專題:大檢控,香港人所經歷的拘捕和審判

9216人被捕,1972人被控,面對反修例運動,權力部門選擇以牢獄來回應。這一場大檢控,會給香港人帶來什麼影響?

The party is over,同窗好友的移民故事

他知道連根拔起生活不容易,背後有許多不開心,當年他突然要離開「好端端的」香港,不開心,今天「也不開心」,因為「香港變成這樣」。

一本護照與一座城:那些抓緊BNO的香港家庭

「小學時的心情,30幾歲又要再面對一次。這次還是有了家庭,輪到自己要走。」

戴耀廷解僱風暴:特首與建制之手如何伸入港大?

權力自特首而生,滑過看似繁複的程序,抵達港大的最高管治機構,15名委員的產生都與特首直接或間接有關。

數十萬人投票的民主派初選,選民、票站義工,他們在想什麼?

有可能違反港區國安法、籌備單位被警方上門調查,在恐慌與打壓之下,香港民主派初選首日,投票人數已破紀錄,至今錄得逾41.2萬人投票。「投誰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展現民意。」

「療癒系大叔」馬傑偉,苦難時代如何找回內在力量?

「歷史裡總是重覆悲劇,起起伏伏,未來可能會變好,或變得更壞。但當你看到月光照下來,大地承托人的快樂與痛苦,那種力量遠遠大於一個歷史瞬間。」

學生動源四名前成員被上門拘捕 涉違國安法 警方深夜記者會實錄

警方表示,是次拘捕源於網上言論和宣告,援引的是國安法第20條和第21條,並指出一個市民「只要作出宣告,已經是煽動的罪行」,而對於嫌疑人在現實世界中的行為,則還在調查。

中間路線的逆襲:「希望聯盟」能帶給香港希望嗎?

香港陷入「新三民主義」,順民、暴民或移民,還有第四種選擇嗎?北京漸行鷹派思維,田北俊說「香港人不是鬥爭的人」,兩地還能溝通嗎?又還想溝通嗎?

重磅影片:超過16000枚催淚彈,給香港留下了什麼?

「催淚彈的設計,就是為了讓你產生一種驚慌的感覺。它會讓你感覺你好像快要死去,你必須逃離它才能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