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習近平主持政治局常委會議,堅持「動態清零」,同反對言行「作鬥爭」日報

早報:習近平主持政治局常委會議,堅持「動態清零」,同反對言行「作鬥爭」

非洲疫情:為防疫而設的每一項措施,都在給他們帶來實質傷害

大流行病的陰影下,非洲大陸上一個個貧富差距極大、暴力衝突頻發、醫療設施緊缺的社會,憂心著最壞情形,掙扎建起脆弱防線。

遲緩的反應、緊縮的醫療、臨時的搭建「中央指揮」——西班牙如何深陷疫情

「病毒並非系統性崩潰的原因,而是一個病著的系統的症狀。」

八問奧運會:這個世界還需要奧林匹克這種綜合性的盛會嗎?

大國之間的政治競爭,會投射到奧林匹克世界嗎?全球疫情會成為加速奧林匹克衰落的催化劑嗎?

解讀史上最大疫苗計畫:終結大流行要通過哪九大挑戰?

疫苗是否有效?何時能大規模接種?我們能通過疫苗在2021年回到「正常」嗎?

徒步四百里、每天吃一頓:兩個印度工人的封國時刻

移民們一磚一瓦建設了城市,卻始終被認為是「局外人」。而在病毒面前,他們既無法「社交隔離」,也沒有陽台為醫護鼓掌。

疫情讓男性「回歸家庭」後,她們的舊煩惱和新危險

「永遠不要忘記,只需一場政治、經濟或宗教危機,女性的權利就會遭到質疑。永遠不能視女性權利為理所當然。在你的餘生中,都必須對此保持警惕。」

王浩嵐:一疫風光的「紐約王」庫默,是真神還是造神?

就在最近,在全美疫情最為嚴重的紐約州,州長、民主黨人安德魯·庫默從政壇「邊緣」角色,一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

「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我們的生活如何被改變?

比2008到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還要糟糕得多。

疫情像一盞刺眼的大燈,直射在家鄉哥倫比亞的舊傷疤上

這是一個傷痕累累的國家,但是那些疼痛,大多只被一部分最為脆弱的人承擔著。這次的疫情,讓每個人都感到了威脅,但最終受其影響的,會是誰呢?

馳援疫區背後是理念還是實利?我和古巴醫生聊了聊醫療外交

說着革命語言的古巴醫生讚美政府,流亡的古巴醫生呼籲打破桎梏,但他們都認為,醫者的人道主義和團結無私是超越意識形態的。

新加坡、台灣和香港,三地如何嘗試壓低疫情曲線?

絕大多數爆發疫情的國家,確診病例的增長速度都與中國相似——新加坡、台灣和香港是為數不多的例外。到目前為止。

紐約疫情觀察:中餐館閉店了,「中國胃」轉向外賣平台

一場疫情讓華裔社群重新變成了異國他鄉中的孤島,而外賣行業,突然變成了孤島之間不可或缺的聯結。

在層層設防的新加坡,讓疫情決堤的是長期以來最脆弱的一群人

維繫這座花園城邦的「底層」勞工,從來都被「區分」對待,生存空間狹小緊迫——這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土壤。

病毒接觸者全球監控大網:健康與隱私可以兩全嗎?

不到兩個月內,已有28個國家開始使用數字監控技術應對疫情。這一張張以追蹤每個普通人為目的大網,將會帶來一個怎樣的未來?

記者手記:誰還沒收到美國政府發來的紆困金?

「你可以將其看做税收抵免,而不是聯邦政府福利。」因此,不是所有群體都能享受到。

隔離給環境帶來短暫喘息,但疫情已經打斷氣候治理的進度

疫情暫時重寫了人類與環境的「相處方式」,但是,這些短期環境效應,非常脆弱。為了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氣候治理的重要性會降低嗎?

疫情時,我被困在了印度「神國」喀拉拉邦的一間瑜伽修道院

我們來不及作出任何的應變,陷入瞭如今被動的狀態。下令禁飛國際航班,關閉酒店餐館,卻沒有為幾十萬在印度境內的外國遊客考慮。

當歐盟的理念成為病毒的「載體」,歐洲一體化何去何從?

歐盟在疫情中面對的艱難處境,是過去二十年一切爭議和困難的折射。

離開難、留下更難:進退維谷的中國留學生

這是留學生遭受的第二次恐慌——還沒有從國內災難般的場面中回過神來,駭人的疫情已經逼近眼前。學費、簽證、住宿、實習、保險……這些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