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 简体
訂閱支持
  • 會員中心
  • 繁體
    • 简体
  • 深度
    • 日報
    • 速遞
    • 專題
    • 評論
    • 播客
    • 系列
    • 欄目
    • 互動頁面
  • 多元
    • 國際
    • 大陸
    • 台灣
    • 香港
  • 社群
    • 訂閱支持
    • 訂閱新聞信
    • 參與活動
  • 最新
  • 地域
    • 國際
    • 大陸
    • 香港
    • 台灣
  • 速遞
  • 專題
  • 評論
  • 播客
  • 活動

珠海撞人事件

珠海撞人事件之後,被噤聲的傷亡

傷者家屬被要求簽下協議,不能聯繫其他受害者家庭、不能接受媒體採訪,否則撫恤金和後續賠償都會被撤回。

評論|危險的失婚男性?珠海撞人暴力事件背後的性別問責與「虧欠」心態

「危險的離婚男性」這樣的標簽並非單純在污名離婚男性,而是對女性(以及婚姻)穩定社會的工具價值的再確認。

撞人事件後的珠海一週:焦點是怎麼被轉移的?

「不但沒有信息的流通渠道,也實現不了真實的集體情緒的互相交換。」

珠海撞人事件後續:肇事車輛路線為何?居民、目擊者看到什麼?|Whatsnew

肇事者樊某疑數年前已搬離體育場附近的小區;目前官方並未更新死傷人數。

珠海撞人事件致35人死,中國年內多宗惡性傷人事件引擔憂|Whatsnew

警方在未問訊下稱查明嫌疑人犯案原因,官方通報遭質疑可能忽略其他犯案因素和加重刻板印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訂閱新聞信
  • 參與活動
  • 帳戶管理
  • 常見問題
  • App 下載
訂閱支持
  • © 2025 Initium Media
  • 隱私政策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