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區議會選舉觀察:無視投票率,北京想培養什麼樣的「建制新貴」?
北京以新選舉制度著力規訓香港政治生態,不過,規訓成果如何?
評論|
第三勢力何處去?柯文哲背後停滯的藍營與台灣新保守主義的崛起
所謂的第三勢力在傳統保守派政黨陷入僵局時更有新保守主義的面貌的可能。
評論|
香港碼頭工人大罷工十週年:罷工與社運的相輔相成,在香港還能重現麼?
這樣大規模的罷工有可能再發生嗎?碼頭罷工對於今天的勞工有什麼意義?
評論|
帶風向、黑箱作業?台灣大選民調滿天飛,英國業界的「低標」是什麼?
民調不只反映政治,也讓人更了解政治。
評論|
賽博(Cyber)時代的笑:完顏慧德、抽象文化與丑角的誕生
他們以未曾言明、卻總在泄露的方式,提示我們或許比內容更重要的是,內容空無一物。
評論|
江昺崙:濁水溪以南沒有藍綠,台灣如何突破地方派系的網羅?
地方派系在台灣是幾十年演變的政治現象,要說是台灣「民主之瘤」也不為過。
評論|
中國激女:本土女權裂變的生命力,及其面對的質疑
可能是中國社交媒體上最可見的女權主義流派。
評論|
福島核災復原(下):如果沒有出口,也沒有終點,該如何寄望?|端對談
「有一位災民說的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是『心的復興』。」
評論|
葉耀元:一開始就註定破局,台灣大選不可能的「藍白合」
從支持者的分布來看,民眾黨跟國民黨本身所擁有的基本盤,幾乎完全不一樣。
評論|
福島核災復原(上):經歷核災,日本人也是第一次|端對談
「『犧牲的構造』就在於,不會輕易令到一群被犧牲者得到他們應有的一些權利。」
評論|
《我本是高山》與爭奪張桂梅:「黨性」、「人性」與女權主義的較量
這番輿論風波之後,留下的是一種新的反女權方法論:從共產黨的歷史思想中尋找女權的思想資源,得到的是共產黨,丟棄掉的是女權。
評論|
邱師儀:少數總統、跨黨派政府?2024大選後台灣憲政的運作推測
從扁、馬、蔡更換閣揆的經驗來看,少數政府時期的確會讓閣揆推動政務更不順。
1
...
22
23
24
...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