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白曉紅:在歷屆政府的「支持」下,極右翼在英國是如何被主流化的?

極右派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們不是社會的反面,而是從社會的主導意識型態發展而來,成為社會的一部分。
2024年8月4日,英國羅瑟勒姆一家酒店外,一名警察與一名示威者發生衝突。攝:Hollie Adams/Reuters/達志影像

(白曉紅,記者、作家。著有《華人耳語:英國隱形勞工的真實故事》(2009年入圍英國歐威爾書獎)、《散沙:中國農民工的故事》(2013年獲頒英國前衛圖書獎)、《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憤怒的白人:直擊英國極右派》、《邊境人生:在歐洲顛沛流離的難民與移民》、《再見,烏斯曼
Made in Italy 背後的剝削和種族隔離》)

當位於英格蘭利物浦北部的南港(Southport)於7 月 29 日發生兒童被謀殺事件時,網路上的猜測和假新聞立即瘋傳。我的直覺告訴我,發生在無辜社區的可怕謀殺事件,將立即被這個國家的種族主義者和新法西斯分子以某種方式利用。果然,在當局公佈嫌疑人姓名之前,假資訊和網路動員就把數千名白人帶上了街頭。幾天之內,騷亂已在利物浦、赫爾、利茲、曼徹斯特、布萊克浦、米德爾斯伯勒、諾丁漢、博爾頓、桑德蘭、羅瑟勒姆、塔姆沃思、貝爾法斯特、普利茅斯、達靈頓蔓延開來。過去一週在英國各地的城鎮中展現出的街頭場景,令人不寒而慄地感覺到「EDL 回來了」,種族暴力又回到了英國街頭

這一週以來,社會大眾驚愕之餘,開始問到: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今天的局面?跟整件事情息息相關的媒體,也假惺惺地問,怎麼極右派「突然」上了街頭?怎麼會有這樣的暴力?(然而部分媒體只是把重點放在暴力,將這件事情劃定為治安問題,躲開了「為什麼這些人有這樣的思想」這個問題。)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12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非常偏偏頗的左膠視覺, 遣返五個非法入境越南人有什麼問題?越南現在還有多少政治難民? 他們還要跑到法國, 坐小艇橫越英法海峽, 偷渡到英國 -- 這些只是經濟難民, 看看在英國的美甲店工作的全是越南人便知道
    再看看早前列斯的暴動原因是什麼? 移民到英國都不願意融入當地社會, 言語不通, 那你為什麼要移民?
    想想為什麼有"伊斯蘭恐懼"? 英國這麼多印度人,連印度裔首相也出現了, 為什麼沒有"印度教恐懼"?
    不要整天說別人歧視你, 英國白人內部的階級歧視也非常嚴重
    不要把難民及非法移民混為一談
    移民自己不願意融入當地 -- NGO or 政府又做了多少工作?

  2. Othering 可能翻译成“他者化”比较合适?“异化”一般指的是alienation。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3. 歐洲在去年10月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後群起盲目支持from river to sea 的主張後,2015年難民危機時所懼怕的景象統統實現了。主流右傾早以不能避免。而作者一路講2011,2013年反種族主義輝煌時代有乜用。當日支持的人就是今天右傾了
    又說盧旺達計劃不好。非洲難民來到帶入了犯罪,房價上脹的問題,難民的問題難道不用處理?安置他們要不要成本?歐洲左翼的問題是他們有沒有提出任何有效的處理方法,只是不停加大開支。只是一個勁的話右翼不好。
    這樣的左翼受惠於互聯網世代的自然產生而流行的世界主義。往往只從結果上看到不公,如某某弱勢受到迫害。卻永遠忘記了,弱勢不一定永遠弱勢。當中間偏右的人接納極右時,你就明白左翼的現在又多離地,過去的多年支持取消文化,獵巫時有多讓失望了。

  4. 作為一個英國新移民,一邊受着不公平的移民政策之苦,一邊讀這文章,簡直是腦洞大開

  5. 將右傾歸咎於「被領導」、媒體和國家機器,只顯得作者的觀察其實很片面,社會右傾的原因其實很複雜,以法國為例,中間選民對社會的惱怒、不滿,導致他們右傾,當極右勢力抬頭,他們亦會很理性轉投另一方,可惜的是,勢力已成,我會俗稱「玩大咗」,英國脫歐、美國總統選舉如是。而移民往往成為極右勢力追擊的代罪羔羊。
    意識形態的恐怖之處,從來不限於左右,我比較好奇的有多少人反對右翼的種類主義,同時討厭左翼的政治正確,以及令人生厭的精英主義,如果這群人佔多數,那麼右傾左傾只是民主社會的平衡機制。

  6. 暴力如何彌合分歧?殺光了就彌合了。

  7. 難民、移民、非法移民。三者必需清楚定義分辨。
    極右團體的首領喜歡將三者混為一談。

  8. 好一个大而无当。我们极右翼只是上街诉诸暴力打砸抢搞得社区人人自危而已(不知暴力又是如何弥合分歧的🤣),而你们说我极右翼真是太过分啦

  9. 用極右翼、伊斯蘭恐懼症等大而無當詞來描述現實,無助於彌合分歧。抗議群眾的憤怒是真實的,而不是像文章裡媒體人習慣描述地那樣「被領導」。

  10. "例如,在义大利"错别字了,是“意大利”

    1. 已訂正,多謝指出

  11. 很好的文章,阅读后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