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立場案》遙遙無期的等待:法官在刑事案件中儘早作出判決的人權法責任

難道這代表法官不受任何約束,審結案件即可以隨意束之高閣,遲遲不頒布判詞嗎?
2023年6月23日,《立場新聞》時任總編輯鍾沛權、署任總編輯林紹桐離開區域法院。攝:林振東/端傳媒

(黃啟暘,法律評論員)

「立場案」等待判決的時間將已超過10個月,而自落案起訴至裁決當天,歷時更將已近33個月,即超過1000日,相比起其他反修例或國安案件平均介乎300至400日的處理時間,長達至少兩倍半。

《立場新聞》時任總編輯鍾沛權、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及網站註冊公司2021年12月被控發布煽動刊物等罪,控辯各方2023年6月底於區域法院法官郭偉健席前完成結案陳詞。案件原訂同年10月頒下裁決,其後一度改至11月,後因郭官希望等待上訴法庭在另一宗牽涉「快必」譚得志被指煽動的案件中澄清煽動意圖的元素,裁決日子再改為2024年4月20日。上月底有傳媒報導,控辯各方獲法庭通知,郭官需更多考慮時間,案件將第三次押後至8月29日裁決,屆時「立場案」等待判決的時間將已超過10個月,而自落案起訴至裁決當天,歷時更將已近33個月,即超過1000日,相比起其他反修例或國安案件平均介乎300至400日的處理時間,長達至少兩倍半1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