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以93萬9090票,毫無懸念地通過了。雖然韓國瑜的最後發言仍有怨念與遺憾,也以130萬高雄市民未出來投票來為自己做敗戰辯護,但這投票結果無疑為他暴起暴落的驚奇政治人生,畫下了句點。
回顧兩個數字便能理解近94萬罷免票的意義:2018年市長選舉,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得票74萬2239,韓國瑜得票89萬2545——接近94萬的罷免票代表罷韓數量已超過2018年挺韓數量;遠超過陳其邁的將近20萬票(19萬6851),可被視作當年挺韓選民的反撲、或稱「贖罪票」的數量。
韓陣營原企圖以蓋牌策略,叫支持者不投票來壓低投票率,並以鄉村包圍都市,讓地方派系動員阻攔投票,壓低鄉村地區投票率,對沖都會區高投票率,以求總數飛不過罷免門檻。然而全市投票率42.14%,回到各區的數字,除了茂林、桃源、那瑪夏三個山地鄉投票率低於10%,還有幾個大眷村票筒票數極低之外,不分城鄉各區,投票率皆在三成以上;而且恰由於韓營叫支持者不要出來投票,使得罷韓票得到近97%的得票率紀錄,反留下「一面倒」的印象。
韓國瑜2018年宛如迫擊砲彈道,以超過60度角直上雲端,2020年又幾乎自由落體,垂直落下。高雄人為何一朝罷韓?韓在「反罷韓」戰中,如何斷了自己的政治路?這個政治人物的起落,又給了這時代的專業政治什麼樣的啟示與教訓?
市長無作為
從他當選市長那一天,這種「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戰術就已經失效。但經過一年總統選戰,韓還在不斷重述這種調調,結果只能在同溫層中取暖,不但搏不到同情,還讓人增添厭惡。
韓陣營為了反罷韓,打了法律戰、政治戰、網路戰、廣告戰、行政干擾戰⋯⋯指責民進黨藍綠對決、趕盡殺絕,痛斥罷免案是反民主;又狂打廣告說韓國瑜做得不錯,還想拖整個國民黨下水挺韓。但首先,「反罷韓」論述撞上了國父孫中山的「天花板」——「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是孫中山民權主義的四大綱要。韓國瑜與韓粉們自稱孫中山的信徒,反對罷免制度,似乎是要否定孫中山。
制度論述沒有空間,那政治動員又如何?碰上肺炎疫情,市長本可大有作為。高雄市也確實沒有出現群聚感染,但民眾卻把功勞歸於天氣熱,而不是市長很能幹。因為韓國瑜基本沒有行程,回高雄後他甚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以防疫為由不去議會備詢,直到罷韓投票前幾天,才出來看看水災政治秀,投票當天還去看木瓜園。「路平、燈亮、水溝通」甚至都是副市長李四川的功勞,市長沒有行程,民眾根本不知道這位市長的存在價值。
直到罷免通過的記者會上,韓國瑜還在憤憤不平指控民進黨政府動員整個國家機器來圍剿他。但這種論述在2018年選市長時就用過了,而從他當選市長那一天,這種「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戰術就已經失效。但經過一年總統選戰,韓還在不斷重述這種調調,結果只能在同溫層中取暖,不但搏不到同情,還讓人增添厭惡。
韓國瑜論述中,無法繞過卻一再避談的點,就是他為什麼才剛當選市長就跑去選總統。從去年4月底他發表五點聲明表達參選總統意願以來,韓的聲望與信任度就急轉直下、一路破底。原以為總統選完,他會誠心道歉,回復市長職務後努力修補,挽回一些同情,但他卻在直播與訪問中毫無檢討,更認為自己沒有半點對不起高雄市民,使得民眾對他的信任轉為不信任。
某位國民黨黨政人士曾說過,如果韓國瑜在1月11日敗選總統後,好好睡一天,1月13日開始巡迴高雄38個區視察建設、解決問題、拼防疫、拼生計、拼觀光,甚至每天「醉臥」不同當地,讓人們看見他在做事,也許還能一點一滴挽回民意。但從1月13日到6月5日,總計有144天,足以繞高雄3.8圈,韓市長卻連一圈都沒繞完。
宋楚瑜初當省主席就走透透(意為走遍台灣各地),來軟化長期累積的「大內高手」負面形象,同時扭轉身為外省人卻來當台灣省主席的省籍情結,一開始還被罵「作秀」,走了好幾個月後,才讓人們對其改觀。可見政治資本的積累絕不容易。韓國瑜本來享有天然優勢,卻在無作為的情況下,繼續揮霍政治資本,把他自己、他的團隊、與整個國民黨的信譽,全都一起拖進谷底。
至此,高雄市民已被激怒。一位可有可無的市長,高雄市民罷掉他又有什麼損失?
莫名其妙的「不投票」操作
主帥不願親上火線扭轉形象,論述空間上有頂板下無著力,終端操作又荒腔走板,形同自殺,最後得到這種結果,其實也是勢之必然,毫無懸念。
打到罷韓末期,連署過關攔不住,輿論論述頂不住,各方民調均顯示,罷免投票人數會接近四成,且去投票的人中,投罷韓者會達到六成。於是韓陣營祭出「不投票」怪招,冀望投票人數低於門檻,讓罷免案胎死腹中。
韓營算盤是:1、這不是選舉,投票率不會高;2、韓保持低調,不刺激選民與民進黨動員,年輕人就不會返鄉投票;3、透過派系及村里長阻攔投票,讓偏藍的鄉村與眷村地區投票率超低,沖銷市區民進黨優勢地區的高投票率。最好能讓總票數不超過57萬門檻,就算過關,也不要太高,最好綠區有票,藍區無票;城中有票,鄉下無票,留下打選舉訴訟或政治上東山再起的「相罵本」。
這種策略雖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卻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打法——人際動員或反動員,其原理與直銷或金光黨(詐騙集團)一樣,永遠只能說動相信你的人,卻會激怒不相信你的人更加堅定地採取行動。
果不其然,反投票激發了北漂年輕人回鄉投票的意志。投票前一個月到一週前,年輕人群組內互相鼓動回鄉投票,主要理由就是怕不投票策略生效,因此許多人一個月前就請好假,買好高鐵票。到了上週末,高鐵票被訂光,逼到高鐵加開12列列車。投票前一日的社群網路更被一堆自拍照洗版,顯示火車車廂和高雄高鐵站扶梯上都是滿滿的年輕面孔。更無解的是,台灣的地方派系或樁腳,幾十年來只操作過動員投票,從來沒操過「反動員」,根本沒人知道該怎麼做才有效。連自己人都說服不了,遑論說服反韓的人。
結果如前述,相信韓國瑜的人通通沒出來投票,但反韓的全都出來了。罷免投票變成一場「坎尼會戰」等級的殲滅戰,主因不是韓粉無力作戰,而是主帥的狂想和愚蠢,造就了這場災難。如果韓營不是採取不投票策略,而是鼓勵韓粉與支持者出來投下反對罷免票,即使最後輸了,也起碼留下一個證明自身實力的數字,不會如此難看,現在的結果卻是難看到支持者信心全失,無言以對。
主帥不願親上火線扭轉形象,論述空間上有頂板下無著力,終端操作又荒腔走板,形同自殺,最後得到這種結果,其實也是勢之必然,毫無懸念。
「巨嬰」級的戰略素養
情報要求的是「精確」,皇上需要的卻是「信心」,於是團隊把「軍機處」做成了「內務府」,自我催眠也催眠皇上,卻沒人願意面對殘酷的現實,遑論訂出相應的策略。
那麼,曾經號稱「藍營戰神」、「百年一遇的政治奇才」、「非韓不可」的韓國瑜,為什麼會犯下這些戰術錯誤呢?根本問題筆者也曾這樣總結:「戰神」其實只是個「巨嬰」。
韓國瑜與韓粉們的關係,筆者大膽定義,是一種典型的「病態共生」,與李來希、郭冠英這幾個挺韓大將和深藍名嘴們的關係,也概如是。2018年韓國瑜異軍突起,仰賴的不只是高雄地方白派的動員,而是外省掛、軍公教、和反小英群眾的全台灣流寇式造勢,到了總統選舉也還是這種關係。韓國瑜與韓粉間,建立了一種不可動搖的超厚同溫層,你挺我,我挺你,你不可能有錯,我也不可能有錯。於是造勢場上熱度超高,媒體和網路上攻擊性超強,有著義和團等級的凝聚力,卻缺乏拉攏更多中間選民的號召力。
「病態共生」給了「全能自戀」無限取暖的空間。韓國瑜的政治發言裏,常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全世界都「應該」隨著他的心意運轉,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做錯什麼;即使總統選舉敗了,也認為落跑市長去選總統並沒有錯;即使罷免打到如此難看,也是民進黨政府圍殺他的結果,自己一點責任也沒有。
當外界指責他明顯的錯誤時,他就回到韓粉群中取暖,韓粉們又會給他無限支持與安慰,然後一起指責攻擊者的「邪惡本質」。不論社會上或組織內,只要有人有一點點批評或不同意見,馬上就被懷疑忠誠、狠批動機,打成「魔鬼代言人」、「失敗主義者」。
這雖是台灣政壇的普遍現象,民進黨與柯陣營也經常出現,但韓營特別嚴重。舉例來說,從去年總統選舉起,韓營就經常把自身期望與現實估算混為一談,認定造勢場所見人潮,遠比民調或大數據估算更為準確。直到投票前,藍營名嘴還到處拍胸脯、賭雞排,保證韓國瑜一定會贏,結果笑嘻嘻坐上播報台看開票,不久便臉色大變,默默退場。
這次也是一樣,不管用民調、選票、大數據、還是高鐵票來算,投票率都早早表明一定會超過門檻,但藍營名嘴們還是滿懷希望,覺得過與不過的機率一半一半。如果這是選舉,投票率超過門檻,還有贊成與反對的第二線作戰;但在罷免戰中,韓營號召不投票,第二線完全撤守,逆襲的機會都沒有,怎麼會有翻盤的勝率?
換句話說,前述那些戰術錯誤是怎麼來的?就來自這些政客的巨嬰心態,因為太想贏,就認為按照喜歡的方法一定會贏,不小心就把「期望值」跟現實科學的「估算值」給搞混了。情報要求的是「精確」,皇上需要的卻是「信心」,於是團隊把「軍機處」做成了「內務府」,自我催眠也催眠皇上,卻沒人願意面對殘酷的現實,遑論訂出相應的策略。又比如在前述的行程問題上,韓市長不願下苦功,卻總想出個一兩招就將負面印象消滅殆盡,結果再有用的戰術也歸於無用。
與社會脫節
韓陣營老想著往日光輝,想重現2018年的熱情與風光,找回失去的選票與信任,卻又一事不做,僅僅想讓「半年時間」沖淡高雄選民對他落跑的怨恨⋯⋯這不是緣木求魚,什麼才叫緣木求魚?
更嚴重的是,韓營與國民黨,完全沒能體認到去年年初習五點與年中香港反修例運動以來,兩岸與國際形勢的板塊移動,已經嚴重改變了台灣的政治結構。再經過今年美中關係惡化與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當年「九二共識」這樣的「定海神針」已經變成「海底撈針」,這種分不清楚結構問題與表象問題的差異,提不出新的對應立場,將使國民黨與藍營繼續在爛泥中打滾的戰略遲鈍,只能導致一起窒息。
韓陣營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沒有理解人性與社會中的「不對稱」、「不同步」、與「不可逆」——累積信任是一種加法,失去信任卻是一種除法,就是「不對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則是「不同步」;「愛有排他性,恨有連結性」、「失去信任易,挽回信任難」,便是一種「不可逆」過程。韓陣營老想著往日光輝,想重現2018年的熱情與風光,找回失去的選票與信任,卻又一事不做,僅僅想讓「半年時間」沖淡高雄選民對他落跑的怨恨⋯⋯這不是緣木求魚,什麼才叫緣木求魚?
高雄市民討厭韓國瑜的原因,其實就是一個字:「貪」。連藍營的樁腳都覺得,如果他在2018選上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也許現在已是一方之霸,侯爺燕子完全被他壓住;但他急於選總統,卻讓大多數人看見他的「貪」,失掉了他的「信」。民無信不立,至此,他已經什麼都沒有了。
雖然從未白紙黑字,台灣社會與人民卻還是有一種共同的道德與價值底線的,韓國瑜捅破了底線,才會引致罷免。
未來的走向
從政者常常應該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什麼從政?」「我想為大家做點什麼?」而不是沉迷在政治利益的計算中、迷失在職位高昇的虛榮光環中。
有人預期,韓國瑜將會參選下一屆國民黨黨主席,雖不無可能,但罷免案打得如此荒腔走板,再出山的機會渺茫。即使朝中無人,給他摸上黨主席,恐怕也將是一位「治喪委員會主委」,完全沒有扭轉局面的可能。
至於高雄市長補選人選,國民黨中唯一適合的是副市長李四川,但他已表明無意再入政壇。國民黨只能再找一位能幹真活兒的人才來遞補,才有與陳其邁一戰的可能。經此一戰,元氣大傷的國民黨,能否再在高雄立足?頗令人懷疑。
接下來的高雄市長,需要李四川的「榔頭」精神,可能遠多於韓國瑜的群眾魅力。歷經2014年柯文哲以來的種種風潮,以及去年兩岸、香港、與美中戰略結構的衝擊,台灣選民對「政治素人」已經厭倦,疫情中崛起的衛生部部長陳時中那種「老實臉」反而吃香,關鍵仍是「信任」二字。
其實從政者常常應該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什麼從政?」「我想為大家做點什麼?」而不是沉迷在政治利益的計算中、迷失在職位高昇的虛榮光環中。不論在朝在野,成熟思考、踏實應對,才會是國家之福。台灣未來的專業政治依然不能靠救世主和政治明星,只有這條路可以走。
(吳崑玉,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擔任過國會助理,多方參與政治實務,現在為自由撰稿人、政治評論員,及企業顧問)
对吴昆玉这位作者缺乏了解的,可以去看看他的东森专栏文章:)
看一些其他立場的文章有什麼問題呢?人要躲在同溫層才是最好的嗎,媒體是沒有中立和客觀的,好嗎
@Weber 我昨天看呱吉夾筷子也才發現我誤會了…那只能說我高估了藍營「蓋牌」的謀略
语言太情绪化了,着实算不上是一篇好评论
@Weber 我之前也不太懂為什麼要要求反對者不要出來投票,後來有一說是,如此一來,只要來投票的人就會直接被當成贊成罷免,間接亮票的意思。所以才會有人說韓陣營其實是操弄voter suppression。
吳崑玉大哥出身藍營,評論藍營總是相當精彩。
@KMnese:其實這次罷免投票門檻是要求”同意”票要超過具有投票資格人數的1/4喔,也就是一定要有57萬票同意,總投票人數沒有影響,反對票不要比同意票多就好了。(我直到投票前一天也誤會了)
所以韓要求支持者不要出來投票是沒有道理的,連選舉策略都稱不上。對照之後監人、130萬支持者的說法更顯其惡劣。
從這篇可以看出吳崑玉對這個議題的立場很鮮明,文風和文氣其實和他前幾篇探討韓如何才起贏得總統大選的文章差不多,也許會讓人覺得有些綜藝化,但我自己不討厭就是。我反而覺得除去綜藝化的風格,他的分析卻是冷靜而且有據的,學到不少。
吳崑玉這篇評論的確用字遣詞太過情緒化口語化,跟之前在端發表的文章風格有所差異。不過內容還是蠻貼切。希望作者不要拘泥於固定題材和風格變成名嘴化了
這不算深度評論吧?
倒覺得作者還算藍營有想要找出問題、從中學習的。
這兩天看了國民黨幾個人物的發言,再度感到失望,沒有一個人好好檢討問題。有九十萬人發聲想要韓下台,這兩年內韓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導致他們要投這一票?!
@Weber 我不覺得作者有什麼問題 就親民黨裡不贊成親中的人物 他過去寫得並不差
我比較驚訝如果是使用繁體字 但會讀端的 應該會屬於經濟理性藍居多嗎?
作者講得難聽 但 他顯然是在意國民黨存亡的 如果KMT連會訂閱端的黨員都同意韓國瑜這樣搞下去
那直接跟新黨合併好了…
韓粉是個大問題,因為他們真的是「粉絲」也只有韓國瑜自己解散得了 如果他執意想選 那就真的只剩當年新黨的規模了
@vsmile 呼籲反投票會讓想罷免者擔心總體投票率不足(因為韓粉不投)
所以作者接下來寫「很多年輕人開始訂車票…」 總投票沒超過25%罷免投票就無效 而且高鐵其實不便宜
有些意外,本文作者過去在端也多次對相關議題撰文評論,似乎未有端友質疑其立場出身,評價亦不差。
不過依我自身的立場也無法做出判斷就是了。
作者提到「信任」的確是至關重要,信任一旦破壞真的很難修復。
看到最后的作者,恍然大悟!怪不得风格这么不一样
我倒不覺得立場鮮明有何不可,這就跟要說「媒體中立」一樣曖昧不明,實作上也不可能。
本文的啓示性也在於作者的用語,為什麼他必須要這樣論述他眼中韓流?而因此台灣政治有什麼進步的空間?更是值得大家討論的。
我也不認為這些措辭是針對韓,倒比較像是對於台灣政治現況的針砭,不管是哪個陣營都有這些問題,也可以有策略上的學習。
@vsmile:我認為反投票會激發年輕人出來投票,因鼓吹不出來投票本身就是反民主制度的操作,二來韓陣營透過支持者不出來投票來操作”監人”策略,實質強迫出來投票者亮票。
筆者立場很是鮮明
文章立場先行,風格和端差好多
因為反投票而激發年輕人投票意志,跟我的理解有差異。如果當初呼籲支持者投票,應該更能激發。
通篇讀起來有點奇怪。端應該還會再出別的深度討論文吧?
说了太多不喜欢的话,却不说让人喜欢的话,五毛大军“理中客”大拳要来。
治喪委員會主委委,點讚
所有的媒體我最信任端傳媒,其實端傳媒對讀者投書也可以篩選一下的,這種充滿情緒性字眼又偏頗的,讀起來真不舒服,當然我們自有思變的能力。(作者在2019年5月1日,因不滿宋楚瑜訪問中國大陸期間發表支持一國兩制的言論宣布辭去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一職。內文也就不奇怪)
如果說:韓國瑜與韓粉們的關係,是一種典型的「病態共生」,那90%的媒體與名嘴是不是也跟掌權者民進黨是更畸形的「病態共生」呢??
我雖然看韓國瑜輸得很爽,讀到各種臆測斷言,再看到什麼「皇帝」「軍機處」這種小報體用語還是渾身不舒服,最後看到作者不是端傳媒記者是「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才鬆了一口氣
這篇情緒字眼好多阿!跟端以往的風格落差,我還以為在看自由還是三立的社論
“藍營名嘴還到處拍胸脯、賭雞排,保證韓國瑜一定會贏,結果笑嘻嘻坐上播報台看開票,不久便臉色大變,默默退場”
這段錯了吧,藍營名嘴們明明是開票不久就改口:”其實我們一開始就知道會輸……”
“2018年韩国瑜异军突起,仰赖的不只是高雄地方白派的动员,而是外省挂、军公教、和反小英群众的全台湾流寇式造势,到了总统选举也还是这种关系。”
韩国瑜支持度的外溢效应,对手早冷眼看的清楚,所以只是勤下乡拉票,并不急于跟他硬碰硬,直到最后一天的凯道造势才释放,成功激出最高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