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葉健民:反修例危機後,一國兩制的最後機會

重新認識香港調整想法,配以更貼近特區現實的政策,是爭取至少一部分人的唯一方法,也是一國兩制走下去的最後機會。

葉健民:反修例危機後,一國兩制的最後機會
2019年10月1日,金鐘警方以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攝:林振東/端傳媒

反修例風波是回歸以來的最大的政治危機,對社會秩序帶來極大的挑戰。抗爭力度不斷升級,十一當天更有警員以實彈射擊示威者,情況己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地步。然而過去百多日的發展,更大的破壞卻是來自中共的對香港局勢的回應,她的策略正嚴重地傷害著一國兩制的根本。

過去百日對一國兩制的傷害

當中央把任何矛盾定性為國家安全利益悠關時,特區政府祇能完全聽命北京,兩制平衡也徹底喪失,制度內也再沒有任何有效機制向北京發揮反饋作用反映真實港情,以糾正錯誤判斷。

一國兩制成功在於中港融合,而兩地社會相互拉近更是箇中關鍵。然而過去數月,北京的政治策略卻是不惜把香港人妖魔化,令兩地群眾之間的張力進一步拉緊,把這種對立情緒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點。官方將反修例運動這場原來祇是抗拒特區惡法、後來聚焦遏止警暴的抗爭,迅速定性為危害國家安全、勾結外國勢力的分離主義陰謀,而國內傳媒也火力全開,刻意利用《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被襲等個別事件去渲染港人如何針對內地人,甚至罕有地容許羣眾去使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去對香港進行聲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