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書摘】國家認同的難題——新疆、香港和台灣

儘管北京的舉措足智多謀、付出巨大,但它對新疆、香港和台灣的控制仍未盡善盡美。這些領土沒有哪一塊有掙脫出去的實際機會,但每一個都以自己的方式,對中國的外交政策議程提出持續的挑戰。

【書摘】國家認同的難題——新疆、香港和台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一名維吾爾族男子騎著摩托車,同時用繩控制著駱駝和馬。

【編者按】:美國政治學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的專著《沒有安全感的強國:從鎖國、開放到崛起,中國對外關係70年》,是一本討論中國地緣政治及戰略構想的專書,其中提出了中國被「四環同心圓」包圍的理論架構,試圖提供一種理解中共如何思考國內外假想敵,以及其政治與外交策略的基本方向的角度。本書曾在2013年出版,今年再版後有許多補充更新。本文為書中部分章節摘錄,端傳媒獲左岸出版社授權編修刊發。

緊緊抓住新疆

新疆對於中國的戰略重要性,與西藏相似。歷史上,該地區曾被不同的勢力擁有過或提出過領土的要求,但直到1884年才完全納入中國的行政體系之中。但是,中國的控制仍很脆弱,而且當1944年中國的存在最弱之時,當地民眾宣布成立了短命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由莫斯科支持,一直持續到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重新恢復對它的控制。

為了鞏固控制,中國使用了在其他周邊的同樣方法:移民開拓、貿易、文化同化、行政管理一體化和國際孤立,必要時,還靠員警和軍隊作為後盾。2007年,根據官方統計,該地區約2,000萬的人口有820萬為漢人,真實的數目可能還更高;維吾爾族在幾個官方認可的少數民族中占最多數,計有960萬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