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張碩文:中國人不談政治,金馬獎不談審美

想不到,老生常談的「不談政治」,至今依然是這一類事件的爭論核心。

張碩文:中國人不談政治,金馬獎不談審美
2018年,《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得到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傅榆(右)的得獎感言便掀起紛爭。

習近平在APEC發表講話, 「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話音剛落,《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紀錄片導演傅榆獲第55屆金馬獎肯定,得獎感言便掀起紛爭,無論是中國的喉舌報章,電影行業的反應,還是網路民眾的洶湧,都證明習的人類願景只是話術,開放與合作都是轉發表態,照稿示愛而已。

有中國網友放出截圖,指中國電影總局表態,鞏俐身為本屆評審主席會受處罰,明年所有中資參與的電影項目均不得參與下一屆金馬獎報名。華語電影業大受打擊,不少業者紛紛抨擊傅榆「公器私用」「自私無擔當」及「利用藝術文化渠道宣揚政治觀點」。

想不到,老生常談的「不談政治」,至今依然是這一類事件的爭論核心。

政治剝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