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Facebook CEO朱克伯格(祖克伯)在自己的頁面公告了Facebook全新的社群守則,並宣布要進一步推動下架文章的覆核機制。朱克伯格特別提及,這次的社群守則更新,主要是更清楚地定義各種允許以及不允許的言論類型,其目的在於兼顧言論自由與安全。
筆者在一個月前曾針對Facebook的言論審查與社群守則進行研究。跟一個月前的版本相比,這個新的社群守則到底多說了什麼,又有什麼沒有說的?
Facebook最重視的問題是什麼?
首先,從社群守則的順序以及朱克伯格的發言中,可以發現Facebook最重視的問題,是Facebook上的言論是否會進一步連結到現實生活中的暴力。暴力、暴力計劃,乃至於潛在執行暴力的組織,是社群守則第一條要移除的目標。那麼,日前在台灣造成爭議的潑漆事件呢?Facebook強調其判別標準在於是否繼續鼓吹犯罪造成模仿。光從事件本身來看,Facebook規定的下架範圍也包括了破壞公物,甚至連教人怎麼模仿也不行。然而,Facebook說假如內容是「讓公眾辯論其抗議犯罪活動的正當性」,則是可以的。在這樣的標準下,潑漆事件聲明裏說的「今天的行動只是開端,覺醒的人民,以實際的行動表達對一切威權遺緒的憤怒,『破壞聖像』的行動,不會停止」,因為可能帶有鼓吹、繼續活動的成分,就極有可能還是會在被下架刪除的範圍內。相較之下,假如只是針對贊成或反對潑漆事件的討論,也許就比較不會被下架。
第二,在筆者上篇文章花費最多心力討論的仇恨言論(Hate Speech)問題上,Facebook也明確地列舉出其欲特別保護的族群或判準:「人種、族裔、出生、宗教、性傾向、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別認同、肢體不便,以及移民 」。基於上述範圍內的言論(Facebook特別提到了僅限上述範圍),企圖威脅特定特質的個人或群體,或是把這些特定特質的人比擬作其他非人的動物或刻意貶低的話(視發文內的觀眾的文化而定),都是會被下架的。在這個新規定下,「中國豬」、「台獨狗」、「母豬」從文字上來看都會被審查。
第三,新的社群守則裏也明白地指出,會倚賴網友回報數據來放入機器學習演算法中。在對抗假新聞的政策中,Facebook特別提到會使用包含網友回報在內的多種來源,放入機器學習演算法,來決定哪些新聞是假新聞。在前一版的社群守則中,並沒有這樣明白地指出會依靠網友回報以及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定。
第四,Facebook也回應了日前的「解放乳頭」運動(Free the nipple),Facebook不只提到了抗議,也特別說新的政策是具有更多詳細細節的。在新的規定中,Facebook明確地限制了裸露性器與整個屁股。而對於女性胸部方面,Facebook原則禁止,但假如是哺乳、健康教學用途、生產、以及為了抗議的話除外。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也禁止了使用成人玩具,或是性交的副產物(byproduct)的照片,也禁止刺激乳頭的照片(而且不限男女)。
Facebook迴避了的是……
Facebook追求言論自由跟安全的平衡,但這安全的定義似乎僅限於民眾之間,而非民眾與公權力之間。
從上面這些改變來看,日前Facebook社群的抗議、串聯,乃至於國會的聽證,確實是有產生一些效果的。然而,在這些文字規定之下,Facebook又有哪些沒有說的事呢?
第一,在整個社群守則裏,沒有看到「政治」二字。在朱克伯格參加國會聽證時,德州參議員Ted Cruz特別當面質詢Facebook,是否會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而下架特定網站,並且有提到一些保守派網站被下架的情況。然而,在這篇新的社群守則裏,政治團體或政治傾向並不是一個被保護的對象。
我可以理解Facebook這樣做的想法,但這很可能仍有疏漏。第一,政治團體本來就是公開結社、為了爭取更多權力而存在的團體,其行為本來也會受到大眾檢驗。第二,政治團體本來就是處理各種議題、讓各種民意匯集的場所。在Facebook的規定中,特別有規範會下架仇恨團體(Hate Organization)或對其支持的言論,其定義為「具有肢體攻擊特定個人或群體的意識形態」,例如俄羅斯以暴力排外著名的光頭黨。另外,Facebook也如上述所云,保障了「人種、族裔、出生、宗教、性傾向、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別認同、肢體不便,以及移民」。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人種、族裔、性別等,這些社會分隔(social cleavage)往往都是讓各國內各政黨盤據的主要地盤分界(甚至,年齡也是)。假如今天的政治與政黨是跟這些界線緊密相連,那對這些議題的審查或保護很容易就往上爬到政治領域了。當特朗普(川普)罵了「屎坑國家」、移民犯罪,他的言論該被下架嗎?另外,媒體報導又會不會因為演算法而被下架?
第二,假如Facebook直接在社群守則中棄守政治這個領域,Facebook就更不可能進一步規範其他更為敏感或基進的政治活動了,而在這裏也看到Facebook看似中立帶來的問題。獨立運動、分離主義運動,乃至於社會上實際存在的因為種族、國界而產生的各種問題,乃是各國政治極化的原因。在無論哪個國家,追求獨立跟追求革命(就算是寧靜革命或追求換掉現任獨裁者)都一定是犯罪,但Facebook是否要將這些通常有組織性的犯罪內容下架呢?觸犯反分裂法算不算是犯罪呢?面對外國入侵,國家存亡之秋,難道不能在言語上有比較激動的表示嗎?在茉莉花革命時,Facebook有刻意保留一些比較血腥的戰爭衝突片段,但這樣的標準是浮動的,也是政治的。
在Facebook提供的參考資料中,有它們的研究部落格Hard Question Blog,裏面特別有提到烏克蘭的例子。在烏克蘭裏,有一群烏克蘭認同者希望可以脫離俄羅斯的經濟控制,盡快向歐美靠攏。但在同時,也有一大群俄羅斯認同者,不只講俄羅斯語,更時時刻刻希望能跟俄羅斯統一。這兩群人在Facebook上自然是很愛互相對罵、互相侮辱,而相互攻擊也在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時達到最高峰。那Facebook的決定呢?Facebook決定把那些與特定的侮辱字眼相關的內容都拿掉,無論哪一方。Facebook追求言論自由跟安全的平衡,但這安全的定義似乎僅限於民眾之間,而非民眾與公權力之間。
另外,假如在某國家內,特定族裔或性別因為法律或歷史因素,而擁有極度不公的權利或財富分配,那針對這些「的確是因為族裔、性別而引起的不公」的討論或抗議,又算不算是對特定族群的仇恨言論呢?Facebook在政策上,的確已經承認了筆者在上一篇文所討論的「言論具有重量」這個假設,也因此對暴力言論以及仇恨言論都開罰。但對於另一個假設──不同群體平均上有不同的名譽值,有些群體較能抵抗這些暴力言論,而某些則不──則較少着墨。社群守則裏唯一沒有包括全體的只有肢體不便者,其他「人種、族裔、出生、宗教、性傾向、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別認同」都看似同時保障了現有社會的強勢跟弱勢。
換言之,Facebook的這些規範,更像是希望能夠靜態地維持政治現狀。
第三,也是個比較複雜的議題:上述某些會被下架的言論,與不會被下架的言論,假如混着出現時該怎麼辦?在日前潑漆案的公告中,大概只有一兩句是說會繼續做,其他九成都是在講這個行動的緣由與正當性。那這樣到底Facebook該下架還是不該下架呢?下架部分好像也是怪怪的,那Facebook能不能夠跟圖片保護的方式一樣,假如遇到有這些複合型的言論,直接先打個馬賽克加警語說「內有煽動犯罪文字不代表Facebook立場」就好了呢?一定要立刻下架嗎?
最後,有關之前討論甚多的同溫層效應,Facebook似乎也沒有着墨。假如Facebook在判別假新聞、判別仇恨言論,甚至判別政治議題上,都很仰賴社群的檢舉制度的話,那同溫層效應只會讓這些數據更為偏差,機器學習更會進一步加大這些問題。舉例來說,假如台灣泛藍跟泛綠都只在自己同溫層內看抹黑對方的新聞,看得很高興,以為這就是真相而無人檢舉,而一些真的報導事實的優良新聞,卻因為可能不夠偏袒,或是同時批評藍綠兩方,而被檢舉為假新聞被下架的話,那Facebook的這個機制,反而就只會更鼓勵假新聞流竄了。
真的要檢驗假新聞與否,更重要的是讓不同傾向的人都同時評價同一篇新聞,才有可能取得比較好的測量,但這也同時意味着,Facebook要把可能與使用者政治傾向不合的文章推給他們看,但此舉也會降低Facebook的黏着時間(但黏着時間跟貢獻給Facebook的收益又是否完全線性的正相關,使用者無從得知)。
總結而論,我認為朱克伯格把社群守則寫得更清楚是值得鼓勵的,而他自己也提到這些社群守則還在演化。從一些方向來看,這社群守則確實也是有呼應(許多自由派)社群的心聲而有所改進。但在一些更為基進的議題上,尤其是政治議題上,Facebook還是處於一個比較被動的位置,也並沒有對於人權、民主等議題有更成文的支持。這些是值得繼續關注的地方。
(王宏恩,杜克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發起人、前台大學生代表、前PTT-NTU版版主)
中心化的平台不值得相信。
Facebook 还是没有,或者不愿搞清重点。这次丑闻在于某些政治组织有规模地伪装成普通人影响他人的政治决定。需要打击的是有组织行为。而Facebook这里还是对普通人的bullying, name calling 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