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特朗普(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後,不管是簽署行政命令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檢討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抱怨與中國、日本等國的貿易赤字,威脅對轉移工廠至他國的美國公司課徵邊境稅(substantial border tax)等等,無一不是以「公平」作為辯護。
他在過去的訪談裏特別強調,美國需要的是「公平貿易」,而非「自由貿易」。甚至連他任命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也在訪談裏對德國開砲,指控其操縱匯率,利用被低估的歐元來剝削他國,逼得德國總理默克爾(梅克爾)以「我們致力於公平貿易」反擊。
這裏所謂的「公平貿易」又是什麼?它會是特朗普政府貿易策略的核心嗎?
多邊的相關內容本來就通常是需要全部成員有共識的部分,比如說各種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優待通常是可以延緩8-10年的開放進程, 但是對已開發大國的傳統產業來說,比如說美國傳統產業為主的州,可能算是偏向受害。 或許比較算是美國各州再次一體化的契機,比如說聯邦企業降稅,使得各州企業逐級地方稅有提高與一體化調整的空間,而一些本來就以企業低稅來吸引其他州產業進駐的州,可能就相形獲得提稅壓力,否則來自聯邦企業稅的重分配挹注可能會因聯邦降企業稅而自然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