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張可:從毛澤東的「開門整風」,到習核心的黨政改革

雖然新條例無處不談「制度」、「機制」,卻仍然跳脫不出毛澤東所講的「小民主」範疇。

11月2號晚上,新華社受權發布了兩份中共中央文件《新政治生活準則》與《黨監條例》。或許這可能是習近平、王岐山執政以來,對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政治遺產之一。

「例行化」(routinization)是任何一個魅力型統治的國家和政黨共同所面對的永恆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共同樣概莫能外。魅力型威權的權力,建立在社會在對個人魅力品質及某種特殊使命信仰的認可基礎上。但這種統治,因其個人性而內在不穩定,註定要被日常制度權威取代,這就是例行化或者平凡化。

中共是一個對社會和組織具有高度控制慾,且仰賴國家權力滲透維繫統治的政黨。對它來說,統領擁有十三億人口,領土幅員廣袤的多民族國家,無疑非常需要建立一個如臂使指的官僚行政機構和黨機器。誠如韋伯(Max Weber)所言:「當那些臣服於官僚制控制的人嘗試逃離現存官僚制配置的影響時,一般而言,唯一的可能就是創造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組織,而這個組織同樣會臣服於官僚化的過程」。

很不幸,習近平就是其中之一,可是他並不孤單。

早在中共建政之前,毛澤東在延安就透過一系列「整風運動」來試圖克服「官僚主義」、「享樂主義」以及「脱離群眾」的問題,同樣也達到收攏權力、削平山頭派系的作用。可是,毛同樣很早就意識到了黨內整風的侷限性,簡言之無非就是上下交徵、敷衍塞責,彼此相互袒護交差了事。

所以,毛可能是最早在黨內提出「大民主」和「小民主」概念的人——簡言之,「小民主」就是黨內自身透過一系列整頓批評修復的機制,克服官僚主義等問題;而「大民主」則是將那些被劃為「人民群眾」各個階層(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改造後的知識分子)納入到對黨員、黨組織的監督甚至批判中。毛用了一個很形象的詞來統稱這樣的行為——「開門整風」。

事實上,「開門整風」的政治實踐,幾乎貫穿了整個新中國史的前三十年。1956年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控制消滅資本主義存在的物質和社會基礎後,毛重新將目光聚焦於中共黨內自身的作風問題上。而他所採取的方式,就是所謂的「開門整風」,請知識分子、民主人士、民族資本家給黨提意見——這也就是造成後來眾所周知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運動的直接原因之一。

很不幸,這次開門整風,最後變成了毛眼中對中共和新生政權的直接挑戰,最後亦演變成新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樁公案——「反右運動」。55萬知識分子被打成右派,成為被無產階級專政的階級敵人,自此以後再無「知識分子」。

或許是毛深知黨內積弊的嚴重性,加之他本人的克里斯瑪權威與日常制度權威所產生的先天緊張,十年之後他重啟了「開門整風」這個潘多拉的盒子。而這次,他先是利用新生「人民政權」所哺育出的青年,向黨和國家政府開炮,最生動的口號就是:「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兩年之後,黨被鬥倒了,學生還在爭權奪利搞派性。失望的毛將學生打入農村,變成上山下鄉的知青。又重新向解放軍靠攏。直到他離開人世,誠如趙鼎新所言,文革中各級黨委被打倒,但是取而代之的並不是一個更為廉潔的政權;被發動起來的百姓獲得了很大的「自由」,但是大多數人卻把這種自由用於整人和派性鬥爭。

介紹這段過去歷史,就是為了讓我們看清今天習近平所面臨的處境。如果習選擇「開門整風」,無疑將面臨巨大的政治風險。傳統的階級鬥爭觀,早已經被經濟改革沖刷掉了。作為繼承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政治合法性,今天已經不可能再用階級作為武器,去修理那些「站在門外」的公共知識分子、新社會階層人士、民營企業家。可是他們對中共所能夠提出的意見,同一個甲子之前的黨外人士幾乎並無二致。

唯一可以做的,只能夠回到進一步強化「黨內監督」這條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老路中去;並創造一個新的官僚組織,來克服舊有官僚組織所衍生的種種弊病。因此,這兩份黨內文件或許是「新時期下」這個黨為了克服自身「例行化」所能做出的最好選擇。

相較於1980年版的《黨內政治生活條例》,習近平在文稿起草的幾點說明中即已點明:「30多年來,形勢任務和黨內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說,當年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條例》旨在反思文革給中共所帶來的缺乏黨內民主、個人專斷問題的話,這份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新條例,無疑更加強調的是維護黨中央的權威,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兩者乍看有幾分相似,背景和目的卻大相徑庭,從一個去中心化走向集體領導的黨內政治生活,開始走向依靠重構魅力型威權(習核心)來維繫黨內團結統一的老路,也實屬無奈。另外,雖然新條例無處不談「制度」、「機制」,卻仍然跳脱不出毛澤東所講的「小民主」範疇。

韋伯說過:「假如社會主義的目標是在達成比資本主義更有效率的程度,這就意味著專業官僚的重要性會更為增加。那些被組織內部所建立起來的新專業官僚的充權和擴張,在長期來看只能進一步增加其官僚化的程度。」

這一切,只有擊鼓傳花,留給下一任掌櫃去煩惱了。

(張可,台灣大學博士生)

讀者評論 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覺得寫的很厲害,默默點了收藏 。。

  2. 新华社应该是“受权”,而不是“授权”。

  3. 派性斗争 是不是应该是派系斗争?

  4. @彷徨 你這個說法把中國抬太高了。中國官僚當然和西方官僚不一樣。但是近代中國的歷史是什麼?是傳統的中國社會如何和西方舶來品發生關係。在傳統中國官僚上,嫁接了西方的現代民族國家,財稅體制,黨派政治,馬克思主義,列寧黨組織,等等等等。如果毛只是中國傳統權術,那他幹嘛要費力搞「批判資產階級法權」,又不敢真正砸爛黨機器?沒錯,分析中國政治傳統很重要,但西方政治學做的事情,就是看傳統如何和新舶來的概念,制度發生關係。我看了不少中國學者的著作,不覺得有比西方學者高明的,尤其是高華,行文戾氣太多,反而沒什麼價值。

  5. 組織內捲化

  6. @腊肉大包子 我当然知道麦克法夸尔。关于政治权斗,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理论去分析,完全自由。但是在此我想表达:运用西方政治学观点研究中国政治,是不能够探究其本质的。比如说本文多次出现的“官僚”,我想他运用的是西方学术界对官僚一词的定义,但是中国的官僚跟西方完全不一样的,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开始了。两千年的治人、管人经验,已经成为文化。可以说,中共的历史,不仅要上溯到1919、1912,还要追溯到春秋战国。围绕着毛泽东的权力斗争,其心理和行为模式总归逃不出中国人的官场文化,因此交给中国学者来分析更为恰当。我推荐李劼的书。

  7. @彷徨 不要讀了高華就覺得自己懂政治。你可以接著把麥克法夸爾三卷文化大革命的起源讀完再來發表高論的。毛說引蛇出洞你就相信是引蛇出洞了?你不是不相信毛的誠信嗎?從高崗案到反右運動到廬山會議打擊彭德懷,劉鄧周和毛之間的齟齬是如何助推極權政治的,你是否了解?政治是很複雜的東西,個人的政治行為無論如何都有公共性,個人的權鬥帶來不同的政治空間場域的變化也是很正常的。

  8. 我好无语,显然这位作者没有读过高华先生的著作,延安整风从本质上是为了加强毛泽东个人极权统治。党管干部,所以先要从党内“整风”,建立极权体制,压根没有什么采纳建议一回事,否则王实味这个知识分子怎么会死呢?再说所谓的百花齐放,《毛泽东选集》明确说明了“引蛇出洞”的目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位作者大概生活在民主体制久矣,要想理解中共,你不能去使用现代民主政治体制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