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劉紹麟:「先覺知識分子」與「屋邨師奶」的對立

讀書多一點的老在孤芳自賞,並哀嘆其他人仍不覺悟只愛CCTVB和蛇齋餅糉,廣大的傳統部分便一步一步的被建制派吃掉了。
2015年11月22日,港島勵德邨,街上掛著指示前往票站的橫額。

我們可以繼續罵建制派搞「蛇齋餅糉」、哀嘆區選只是「蛇齋餅糉」的較量、嘲諷屋邨C9(師奶)只懂看CCTVB。似乎香港就存在着一批坐困鐵屋的先覺知識分子,面對睡着不醒、醒了裝睡的群眾,跌足長嘆之外沒有什麼可做。不過這種情況並非香港獨有,而是所有後進地區也存在的,在城市發展上,就是學者所講的「二元結構」,而「二元結構」不是城市景觀,更存在於人的心態。問題是自認為先覺的一批人,用什麼態度來看那個「師奶」的世界。

70年代以前的香港城市發展,充分展現「二元結構」格局。當時的中環尖沙咀已是先進城市般的現代部分(modern sector),但火車過了畢架山隧道便是個現代化水平相當低的傳統部分(traditional sector),一些地區甚至還需要人道救援組織協助。這種二元結構在很多後進地區也存在,如現在的泰國、印度,以至中國也是這樣。後進地區的現代化歷程往往是「讓一部分人先現代起來」,特別如英國式的自由放任管治,並不着意在整個印度、整個香港都進行現代化。只要有足夠的大城市能配合帝國的需要便足夠了,廣大的農村停留在傳統狀態,對宗主國而言不是大問題。

但二元結構並不只存在於城市發展,在「讓一部分人先現代化起來」的發展策略下,人的心態也存在着這種二元結構。已故史學家黃仁宇留意到這種情況,他年輕時參與抗戰任下級軍官,作為受過現代軍事教育的軍官(現代部分)就跟從農村招募而來的士兵(傳統部分)有很大矛盾。他說:「我還記得我們在軍官學校的時候,鋼盔塗油,閱兵時戴白色手套,腦袋裏滿腔新式戰術。及至下部隊發現我們的士兵半像乞丐,半像土匪。我們不僅不用新式教育去感化他們,還隨着他們去吃狗肉,講粗話,對老百姓心狠,如此才有傳統的英雄好漢性格。」(黃仁宇,《大歷史不會萎縮》)黃仁宇說得生動,但也顯示了現代化知識分子面對傳統心態的廣大群眾時無奈,也凸顯了他的適應方法,他沒有指摘手下士兵沒文化水平低,而是「到群眾中去」,這是值得留意的。

知識分子如何對應「二元結構」

香港也存在着這種心態上的二元結構的。沒錯,到今時今日,大抵香港人會排隊、守時、按規則辦事,看來現代化水平已不低了,但在文化、心態及視野上就能看出分別了。政治不正確地說,大學是進入「現代部分」的重要階梯。如果只是念到中學,而工作上又無特別要求的話,則很可能是公餘便愉快地聽港產流行音樂、看無綫電視劇、看掌門人節目笑得肚子彎了,有長假期便參加東南亞超值豪玩豪食豪華團。民主自由、本土意識、氣候變化、性別議題,都是難以理解,相當遙遠,甚至可能被視為「搞搞震」的事情。

大學是香港年輕人接受現代化洗禮的重要歷程,如在大學興高采烈談昨晚的電視劇,或者堅持一夫一妻一男一女,就會被視為太落伍水平太低了。至少要聽一些以法文才能正確念出名稱的樂隊、爭購電影節門票(即使看不明白)、關注北極熊的未來、性別議題及遙遠國度的民主與人權狀態,「脫亞入歐」,遠離那個文化水平低的、C9阿叔的傳統部門才是正道。

「先覺知識分子」與「屋邨師奶」,「民主號召」與「蛇齋餅糉」的對立,可看成是二元結構的體現,先覺知識分子覺得the city is dying,而「蛇齋餅糉」還着眼於小小利益。但問題是,香港的先覺知識分子如何面對這個處境呢?魯迅困惱着應否喚醒在鐵屋中睡着的人,香港的先覺知識分子是否抱着一種「到群眾中去」的感召,要與人民共同呼吸呢?似乎又不見得。1980年代的興起的民主派,例如是民主黨、民協、職工盟(時稱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等,可能是受中共群眾工作的影響較深,在這方面的工夫做得較多。2003年以後成立的公民黨,在地區工作便很少了。到現在所謂後雨傘時期,有一段時間甚至連提出「地區工作」也會被人指摘,這種「先覺青年」與「屋邨師奶」的對立就更強了。

所謂的師奶,其實也是人

讀書多一點的老在孤芳自賞,並哀嘆其他人仍不覺悟只愛CCTVB和蛇齋餅糉,廣大的傳統部分便一步一步的被建制派吃掉了。建制派不只是資源遠較為豐厚,同樣重要的是他們仍有一點中共群眾工作的思想影響,較能與傳統部門溝通。其實上面提過的泛民地區工作者何嘗不搞這些活動?只是規模相差太遠而已。

問題不是「落區」,而是思想上的轉變,最基本就是不要老想着看法國電影滿口民主人權就是先進,看無綫電視劇關注搵兩餐就是老土落後,我高級過你所以我跟你沒話題,這種態度不見得有多先進先覺。所謂的師奶,其實也是人,也是香港人,正如所有人一樣,她/他們也有其生活、也有其追求、也有其美善與陰暗的一面。比起念過一點點書的人的自以為是,我更愛阿叔師奶們的純樸與義氣。這不是什麼政治動員大道理,就只是回到家裏,面對自己父母、祖父母、鄰居,雖和自己心態不同,但是否願意花時間與他們溝通、建立關係,了解他們的需要,與他們同行。

香港太多小部落

現在的香港太多小部落(tribes),大家就在自己的小部落裏迴蕩着、強化着同一種觀點,再以這種觀點來看部落以外的其他人。這也不奇怪,是典型的後現代部落主義(tribalism)的潮流而已,不過如果一面講建設本土,但另一面又滿足於自困在小部落裏,便實在有點那個。香港需要的,是建立很多橋樑,將這許多不同的人結連起來,試着溝通了解。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