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李志德:洪秀柱背後的黨國鄉愁

党國鄉愁或許是台灣過去成就的一部分,但它可以拿來編織這塊土地的未來嗎?

李志德:洪秀柱背後的黨國鄉愁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

朱立倫一聲令下,一千人同時鼓掌幾十秒,一把把洪秀柱拽到了總統大選的起跑線上,和蔡英文比肩而立。她代表國民黨參選,從此再無懸念。但洪秀柱的特殊之處在於,一般民主國家的政治人物向選民勾畫美好未來,但洪秀柱訴求的卻是一部分台灣人被壓抑已久的政治鄉愁。

這一部分台灣人通常被稱為「外省人」,泛指1949年前後跟隨內戰失敗的國民黨政府遷徙到台灣的一群及其後人,他們的職業大半是軍、公、教及其眷屬。

「外省性」指的既是「血緣」,也是「政治認同」,洪秀柱兩者兼具。1946年,國民政府指派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長嚴家淦到台灣接收,洪秀柱的父親就在這個團隊裏,帶着一家人移居台灣。但洪秀柱的父親之後捲進了「匪諜案」被關押3年3個月,出獄後終生找不到正式工作,洪家成為白色恐怖的受害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