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專題
讀者來函:國際不再恐同日,同志需要「政治出櫃」
中國同志社群的命運,需要和不同群體聯結,需要「政治出櫃」──公開、勇敢地談政治。
胡又天:什麼是純正的文化情懷?《漢聲小百科》對我的影響
從「傳承中華文化」來到「去中國化」的時代,我該問的是:我們這所謂的「傳統派」,現在還能做出一樣好的童書嗎?
張維中:愈老過得愈有意思,年輕人也愛看的老年生活品味雜誌
一個人也好,白頭偕老也好,或者與朋友或晚輩同居也行,在這本老年雜誌裏,有許多「老了也能過得有意思」的範例。
作家顏純鈎:在香港四十年,我把文革的鱗片逐一剝下
要在香港確立一個新的身份:香港人,不管是哪個國籍的尋常百姓,還是文化工作者,「反省文革」幾乎是唯一途徑。
無法被刪帖的文革真相:《人民日報》十年元旦頭版解碼
文革在今天被刻意迴避,而歷史上的《人民日報》卻是官方留存的資料。瘋狂、荒誕、鬥爭、陰謀都有跡可循。
五十年文革記憶,如何檢視後文革時代的政治文化?
文革結束後的這四十年,中國社會劇烈變遷。人們回憶、觀照、反思這段歷史,真切折射出其所處的政治文化現實。
手機時代·無·情書:素黑評《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多少人還記得寫信的感覺?手機世代的情書不會有筆、紙、郵筒,而你在信裡寫出的就是真心話嗎?
文化大革命,五十週年後的記憶戰場
人們如何才配得上自己所經歷的苦難?如何防止文革「借屍還魂」?除了徹底的反思和追問,沒有更好的答案。
搞得定快門,搞不定革命
1979年的那場革命裏,他恪盡職守拍攝暴力瞬間,卻不知自己將會被照片埋葬——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遊戲」
專訪馬若德:文革是毛對自己和中共體制的顛覆嗎?
這位文革研究權威說,文革印證了毛澤東那句「物極必反」,浸淫中國歷史和政治數十年,他看見了怎樣的「B面」意義?
兩小時,兩萬元,拍一張法國黑白電影風的肖像照
充滿黑白電影韻味及突出人像臉部線條,上面並刻印着Studio Harcourt字樣的黑白照片,成為了巴黎的風尚指標。
18個月調查,前「大內總管」令計劃案可能掀開哪些謎底?
京郊深宵神秘車禍、規矩森嚴的「西山會」、傳說胞弟攜密赴美、妻兒運作龐大財富…一頂烏紗,意味幾何?
1
...
547
548
549
...
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