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西方社會的政治極化,及其對自由民主制的挑戰 如果當前的政治極化難以緩和甚至不斷惡化,有可能突破現存政體能夠吸收和容納的有效範圍,那麼「自由民主體制的危機」就不再是危言聳聽的修辭。就此而言,政治極化是西方政治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
評論|共諜案從何說起?王炳忠與周泓旭之間的五個關鍵字 王炳忠掏出手機,手指停留在與周泓旭的臉書訊息對話框,猛滑了好幾分鐘,才回到2014年4月17日。這天,他第一次收到來自周泓旭的陌生訊息:「大哥,求加好友!」端傳媒爬梳「民國」、「王爺」、「創業」、「星火燎原」、「潛伏」,試圖找出兩人相識、結為至交,甚至被檢調認定是「共諜上下線」的五把鑰匙。
入圍奧斯卡的艾未未:我和中國政權是恆久不變的對立關係 艾未未動用200人團隊拍攝的全球難民問題紀錄片《人流》引發關注和爭議。他本人也在片中出現,他說,因為自己也有「難民」的身份認同。他說自己六十歲了,從來不是世界公民,而是一個現代的吉普賽人,永遠的異議者。
資源換基建:在剛果金的工地,看懂「中國模式」 一邊是被「擠出去」的中國國企,一邊是百廢待興的非洲大國,用礦產、石油等自然資源換取低息貸款建設基礎設施,在這場被譽為「雙贏」的中國模式裏,誰贏了,贏了多少,誰又失去了什麼?
要中國,還是印度?尼泊爾選舉結果牽動南亞局勢 2017年底的尼泊爾大選,由新左派聯盟勝出。這或許將使這喜瑪拉雅山間的小國離印度遠一些、靠中國近一些,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不少尼泊爾選民便對印度抱持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