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西三電影製片廠:媒體失語的年代,用手機攝影為城中村村民賦權

讓村民參與藝術,讓藝術成為媒體,「西三電影製片廠」希望用藝術做點實際的事兒。

白石洲是深圳最大的城中村,幾乎所有到深圳來打拼的人,都有落腳白石洲的經歷。這個面積只有0.6平方公里的村子,如今生活着15萬人,有着熱火朝天的生活氣息,遍布物美價廉的館子。

白石洲是深圳最大的城中村,幾乎所有到深圳來打拼的人,都有落腳白石洲的經歷。這個面積只有0.6平方公里的村子,如今生活着15萬人,有着熱火朝天的生活氣息,遍布物美價廉的館子。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江雪 發自深圳

刊登於 2018-01-08

「西三電影製片廠」,可能是中國唯一一個以城中村命名的「電影製片廠」。2017年12月15日,這家製片廠在深圳南頭古村開幕的「深港雙年展」上主持了一場「鴨飯放映會」。藝術家劉聲煮了兩隻大肥鴨,現場做了100份鴨飯。「到村裏來放映,我們不想來虛的,不如請大家吃飯。」鄭宏彬是西三電影製片廠的聯合發起人,善做鴨飯的劉聲則和鄭宏彬一樣,他們都自稱「廠民」。

免費鴨飯吸引了很多人,包括10多個聞訊趕來吃飯的保安。就着飯香,大夥兒觀看了紀錄片《村民記者》。影片結尾,屏幕上出現將近100個名字——大多是廣州西三村的村民。不久前,他們和10多名藝術家跑到120公里之外的深圳白石洲,拍攝這個即將被拆遷的、住了15萬人的深圳最大城中村。拍攝素材被剪成了1小時40分鐘的紀錄片,西三村的村民貢獻了60%的畫面。

「這是一種行動……電影只是一個關於西三村的實踐行動管道,我們希望用手機攝像這個真實便捷的低技術手段,重新奪回屬於一個村莊的話語權力,實踐一種通道,聯合村民發聲。」導演鄭宏彬說。

在媒體失語的年代,西三電影製片廠試圖通過直接具體的行動,改變「藝術越來越嬌生慣養」的狀態,直面真實的社會問題,並尋找方案。而《村民記者》中的故事,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每個城中村都在上演的故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