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電影製片廠」,可能是中國唯一一個以城中村命名的「電影製片廠」。2017年12月15日,這家製片廠在深圳南頭古村開幕的「深港雙年展」上主持了一場「鴨飯放映會」。藝術家劉聲煮了兩隻大肥鴨,現場做了100份鴨飯。「到村裏來放映,我們不想來虛的,不如請大家吃飯。」鄭宏彬是西三電影製片廠的聯合發起人,善做鴨飯的劉聲則和鄭宏彬一樣,他們都自稱「廠民」。
免費鴨飯吸引了很多人,包括10多個聞訊趕來吃飯的保安。就着飯香,大夥兒觀看了紀錄片《村民記者》。影片結尾,屏幕上出現將近100個名字——大多是廣州西三村的村民。不久前,他們和10多名藝術家跑到120公里之外的深圳白石洲,拍攝這個即將被拆遷的、住了15萬人的深圳最大城中村。拍攝素材被剪成了1小時40分鐘的紀錄片,西三村的村民貢獻了60%的畫面。
「這是一種行動……電影只是一個關於西三村的實踐行動管道,我們希望用手機攝像這個真實便捷的低技術手段,重新奪回屬於一個村莊的話語權力,實踐一種通道,聯合村民發聲。」導演鄭宏彬說。
請問在台灣要怎麼看到他們拍的影片?
艺术不艺术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发声。
智能手机作为当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自媒体,第一步就是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