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遇見「緬傭」和「菲傭」:她們有時不合法、有時不違法 一條貫穿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灰色「外傭」產業鏈將她們帶入中國大都市的中產家庭。她們輾轉其中,相互遮蔽、彼此競爭,還要在一份份「面試」視頻中,努力打造成一個比「中國阿姨」更值得僱傭的家政工人。
評論|相比貿易戰,中美新聞戰更接近一場「新冷戰」的開端 相比總歸有利益可談的貿易戰,這場新聞戰毫無形成妥協的現實基礎,反而強化着中美相互憎恨的身份,它甚至都不關乎任何對強權和地緣政治的分配,而是「兩個民族的鬥爭」。
走進不招待普通話的餐廳:對話,痛苦與身份的掙扎 數名港漂走進了光榮冰室,一場行動,數篇文章,撕開了關於語言、權力、身份的爭論裂口。經歷行動的,參與公共討論的,明確表示「不招待普通話人士」的,所思所感到底是什麼?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90年代:台灣野百合學運三十年 當89年北京天安門運動以槍聲作結、一代青年開始流亡海外之時,台北街頭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廣場學運。以「廢除代表大陸各省的萬年國代」為主要訴求,這批出生於1970年前後的青年學生,意外地推動台灣90年代政治本土化、民主化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