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象牙塔之內,無人能獨善其身——美國學者談貿易戰下的中美學術交流 過去的幾個月內,赴美的中國學生簽證不獲批放,華裔學術人員在美國的大學被調查、被炒魷魚,中國政府的海外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悄然隱身,美國的大學要發聲明保護國際學生……國際關係的風波中,象牙塔內,無人獨善其身。
專訪首任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打造一個有未來感的台灣電影產業 文策院成立後引入的投資方式將打破單片邏輯,同時也解除管顧、創投公司的限制,納入製作公司、平台商、發行商、通路商及金控公司等,成為共同投資的夥伴。
元朗無差別襲擊事件重組:警察在白衣人離開一分鐘後到場 晚上約10時,白衣人先在街頭襲擊,再轉往元朗站,將近一小時後,警方首度現身,其後離去。而警方第二次出現時,白衣人在元朗站的襲擊已經結束,並離開現場,兩者相隔約一分鐘。凌晨12點29分,白衣人發起第二輪襲擊時,沒有警察在場。
評論|田方萌:「學伴」風波只是症狀,病根出在中國教育界「洋躍進」運動 以歷史上的「洋躍進」為鑑,中國不應急着做留學大國,在規模上同歐美爭多寡;而應首先發展思想學術,等到擁有一批真正的一流大學,自會有外國學生仰慕而來。
評論|病榻之上,誰有權決定他人之生死?——從法國「朗貝爾事件」說起 當病人家屬和醫療機構的意見無法達成一致時,是法國司法系統(根據醫學專家意見)做出了最後的裁決。然而,對於「國家殺人」的質疑從未平息,面對生死終極歸宿,司法裁決的合理性(legitimacy)就是不言自明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