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社會
B站、推特與跨性別醫療:中國青少年藥娘的生存之旅
藥、社區、生存的方式與方法——源源不斷的信息化作一股安全感,由手機屏幕發起,逐漸外化,時刻跟隨她們。
影像:財赤下的香港蛇年
這年,香港市民一如以往慶祝新春;另一邊廂,政府財赤,經濟和市道仍未見明朗。
端小聚:與端聞製作團隊新春圍爐|端聞 Podcast
「端聞」是怎樣誕生的?過去一年,我們從這檔播客中學到了什麼?
異鄉人:離開與歸來,我在荷蘭日料店裏的母子錯位對話
父權社會裏,人們對母親有太多期待,卻從不問父親去了哪裏。梅姐為了家庭選擇離開廣州來到荷蘭,而我的母親張姐則是為了家庭回到農村。
十年前的「社會搖」突然風靡中國高校,網紅經濟讓文憑變得無用了嗎?|Whatsnew
一度被官方定性為低俗視頻的社會搖再度於中國互聯網興起,折射出青年文化和心態的悄然變化。
南韓的極低生育率,如何在2024年錄得九年來首次回升?|Whatsnew
回升的生育率是否只是疫情後結婚增加的結果?其是否可持續仍有待觀察。
評論|
2025春晚:人海戰術中,一場「AI概念股大會」?
人海戰術營造出的節日熱情,也意味著人均露臉一瞬間的曇花一現。或許有朝一日晚會徹底變成機器人專場,觀衆會更喜聞樂見。
找回年味的人:世代流轉中,台灣春節年俗的重生與創造
一道菜頭粿的滋味,便乘載著一個家族的血緣、過年的記憶。
香港高才優才搵工難:「如果送外賣能續簽我會做」
有人才仍未找到工作,有的擔心業務無法滿足續簽要求,有的在期限前趕及找到新工作,有的早已從金融轉投保險。
華人工程師:在右轉的矽谷尋找自我與生活的價值
他們也許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但他們說那更像是一副「金手銬」,「一天最多銬住我八小時就是了」。
特朗普行政令出台,「大驅逐」是否勢在必行?
這次特朗普的團隊準備得更好,一次性推出許多政策,但最後遇到的最大瓶頸可能還是來自於政策執行的現實。
特朗普2.0來了,風聲鶴唳下的華人新移民
「我經過中國社會的毒打十年步入30多歲,再在這樣的環境下又等八年進入到40多歲,人生還有什麼希望呢?如孩子也不能成為美國公民,就也沒有什麼美國夢了。」
1
...
25
26
27
...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