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政治
加沙自由船隊船隻遭以色列攔截,通貝里已被遣返|Whatsnew
自由船隊稱義工受嚴重心理創傷;人權組織指以色列在國際海域攔截船隻屬違法。
評論|
蘭州大規模抓捕海棠網文作者:「遠洋捕撈」對準底層哀民
一系列的逼仄與困窘,最終化為每千字0.1台幣的文字夢。然而在中國大陸,被定罪、留有刑事案底會毀掉她們的生活。
評論|
裂痕之上:韓國的政權審判,與新總統李在明的內外新局
李在明上任後的任何疏失都可能迅速遭到保守派攻擊,形同沒有任何蜜月期。
民眾黨推法庭直播修法,司法界警告「秀場化」與人權侵蝕|Whatsnew
民眾黨推動法庭直播修法,強調審判公開透明,卻遭司法官團體與民進黨強烈反對。
台灣首例因持「定居證」被註銷戶籍,兩岸身份政策轉變引關注|Whatsnew
台灣人張立齊持中國定居證,遭註銷台灣戶籍及身份,為首例適用陸委會新解釋令。
美右轟共黨、中左批白左,哈佛中國學生畢業演講遭左右開弓|Whatsnew
在全球化退潮與底層疏離感加劇的背景下,「地球村」「共同體」等話語已難再具動員力與說服力。
評論|
書評:拜登和民主黨的失敗,是家臣造成的嗎?
這個故事關乎普遍的人性,關乎拜登的領導風格,也關乎美國的制度設計。
《論盡》記者被警帶走後,六個澳門新聞人談回歸後的掙扎與自由
「後來已經覺得我們不是在改變社會,我們只不過在拖慢社會的崩潰。」
香港維園第六年沒有六四燭光,黑衣市民雨中持花及默坐悼念|Whatsnew
六四36年,警察在維園周遭嚴密佈防,截查及帶走市民;另一邊,有曾參與六四遊行的市民在家鄉市集購買大陸特產。
從邊緣到核心:女權與酷兒群體如何重塑韓國抗爭現場|端聞 Podcast
她/他們把遊行變成街頭蹦迪,廣場變成講述生命故事的開放麥,在K-pop與政治口號間,試圖創造出一個更平等的廣場。
六四36年,專訪歷史學者何曉清:被逼離港後,我們還是在一起的
從研究流亡到進入流亡生活,她為與故鄉和香港分離而痛苦,但歷史讓她肯定自己並不孤單。
監察法出台後:「三權合一」之下,沒有人是安全的
與「前身」中紀委相比,有國家機構光環加身的紀委監委,在黨的政治機關身份之外,依託監察法還具備了行政和司法權,成為了一個集三權於一體的龐然大物。
1
...
6
7
8
...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