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政治
圖集:閱兵舞台外的北京
評論|
洪振快:北京閱兵背後的目的
北京閱兵,對內重於對外,通過大規模紀念抗戰以獲認同、重塑歷史合法性是其隱藏目的。
評論|
徐賁:戰勝法西斯是怎樣的歷史進步?
法西斯國家最重要的共同特徵就是用秘密警察來監視和控制人民,嚴格限制他們的自由思想和獨立判斷,不允許存在任何不同的政治意見。
評論|
安徒:香港──官方不能駕馭的記憶庫
事實上,香港戰後是一個難民社會,不同歷史階段從中國大陸帶來的不單是前「國軍」的記憶,也包括大量民間的記憶。
評論|
沒有遺產的《70年代》──侯萬雲(下)
青年先鋒的瓦解 暴烈的《70年代》引領了整個時代,亦如風一樣瓦解。 1971年底開始,《70年代》內部牽起了「...
評論|
沒有遺產的《70年代》──侯萬雲(上)
我最記得有人提及當年莫昭如(《70年代》負責人)和國粹派開會時,他們開口閉口都是毛主席,莫忍不住大聲說,如果要...
評論|
林雨:鄧小平1984年大閱兵的政治意涵
對鄧來說,閱兵在國內無疑是黨、軍、國最高領袖權力的宣示。他抓住1984年稍縱即逝的機會一展威望,此後不再有機會閱兵了。
從1984到美麗新世界(下)
微信崛起後的中國互聯網,體現出一種控制下的言論多元,這種多元性也得到了政權的默許。
李根政:「台灣需要適格的反對黨」
台灣綠黨有着19年的選舉經驗,長期思考政治運動與社會運動關係,召集人李根政將如何帶領綠黨突破小黨困境?
從1984到美麗新世界(上)
如果我們沉默,別人會不舒服,如果我們說話,別人會覺得可笑。
從1984到美麗新世界(中)
在中國這樣高度審查的言論環境下,國家逼迫用戶並在不斷的調試中讓他們習慣新的交流場景。
評論|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陳順馨(下)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這首歌,象徵着陳順馨的北大情懷,或者,更多。 ...
1
...
397
398
399
...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