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評論|
劉波:恐懼恐怖主義,還是恐懼伊斯蘭?
在暴恐襲擊發生後,繼續勇敢地倡導對穆斯林的尊重,以團結的文明力量對抗野蠻的暴恐力量,並不是什麼「政治正確」,而是基於事實分析所應得出的結論。
朱立倫選了副手,她曾是閣員、現在是律師及「選舉素人」
朱立倫說,「如玄要扮演的角色,是要讓經濟成長的果實可以分配給眾人。公平正義,我們非常重視。」
評論|
劉紹麟:「先覺知識分子」與「屋邨師奶」的對立
讀書多一點的老在孤芳自賞,並哀嘆其他人仍不覺悟只愛CCTVB和蛇齋餅糉,廣大的傳統部分便一步一步的被建制派吃掉了。
朱立倫赴美「交功課」,成績比得過蔡英文嗎?
在台灣大選中,美國不選邊站,由台灣人民決定最後結果。無論誰當選,美國都會與之合作。
評論|
巴黎恐襲:21世紀的歐洲還會安全嗎?
在反思歷史上戰爭驚人犧牲的真誠中,歐洲人對安全危機的感知是有限的。冷戰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推高了歐洲人的安全感。
評論|
ISIS是21世紀的產物,20世紀的辦法不能對付它
ISIS不是中世紀的,它是21世紀的產物。它告訴我們未來的歷史大約會是什麼樣子。
評論|
劉況:巴黎恐襲後的全面參戰陰影
右派共和黨人主席薩爾科齊緊接奧朗德後的講話,極力把民情推往主戰一方。他認為法國必須進行「總體的」戰爭,這個語調恍如喚起兩次世界大戰的總體戰,調度全社會力量來參戰。
為什麼今天不能去羅浮宮?巴黎媽媽這樣告訴女兒
「媽媽,為什麼歡樂是錯誤的呢?」恐襲、爆炸、傷亡人數——成人都無法完全理解的概念正在進入孩子的世界。
評論|
舊歐洲官僚國家模式,將無法應對伊斯蘭國?
1920年代的共產國際和今天的伊斯蘭國都是大自然的禿鷹。他們消滅能夠產生自己的病態社會,破壞無法阻止自己的脆弱社會,選出能夠抵抗自己的合格畢業生。
巴黎恐襲中「救命」的社交媒體
在巴黎恐襲後,社交媒體不僅向外傳遞了求救聲,還有叫罵聲和爭論聲。
評論|
對話法國學者:「屠殺都結束了嗎?」
反恐最大的挑戰,是在有效反恐與保障公民權利、信仰和言論自由等民主社會的基本原則之間實現平衡。
現場報導:槍聲消停,但子彈擊碎了巴黎人的生活
桌面的彈孔、粉碎的玻璃,提醒巴黎人哪怕只是光顧樓下的洗衣店與小酒館,也要繃緊神經。
1
...
397
398
399
...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