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端傳媒特首民調出爐:曾俊華領跑,本土派支持率高
雨傘運動過後,2017特首選舉仍維持小圈子模式,但真實民意如何?民調顯示曾俊華高票拋離眾人,但建制派市民仍力挺梁振英。
總統大選的中國看客:「這是美國最大的真人秀」
隔着時差,隔着大洋,隔著防火墻,中國網民圍觀着美國總統大選電視辯論直播,和等着看最新的美劇有什麼不同?
評論|
支持特朗普,力挺FOX,華裔中產新移民為何如此選擇?
FOX電視台涉嫌冒犯華人,但美國華人社群反應,為何嚴重分化?
「給我一美元,不然我就投票給特朗普」,他一天掙了兩百美金
跟兩個美國乞丐的對話,看似痴人說夢,實則意味深長。
巴拿馬文件背後,記者和程序員如何聯手做新聞?
為了解析、共享、使用2.6TB的巴拿馬文件,他們到底開發了哪些工具?記者們又如何使用?
評論|
蘇鑰機:大學生眼中的政黨和傳媒是怎樣的?
青年、政治和媒體的前景和互動,有各樣的可能性。它們的發展變化牽繫著香港社會的福祉,值得大家關注和追蹤。
評論|
鄭司律:在跟進個案以外,超越被動的務實政治
若果單以做個案作為標榜,我們不禁要問,立法會議員的使命是否不僅如此,若果可以,是否應超越處理問題糾紛的層次?
評論|
徐賁:文革後四十年間的「獨裁者學習曲線」
後極權統治和消費主義結合,把人們引入一個「天鵝絨監獄」:這裏有冰箱彩電汽車,安逸舒適,但是沒有政治自由,沒有真正的多元和差異。
法國人三歲就上哲學課?我在巴黎的教育經歷
在巴黎,兒童哲學工作坊越來越流行,一個原因是近年恐襲增多,孩子會向父母提出生死,生命,戰爭,和平,恐怖主義⋯⋯的問題。
當法國哲學教育來到台灣,發現最大的問題是⋯⋯《哲學的力量》選讀
如果我們能早一點幫學生找到目的的話,就不用push了,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要往哪裏去……
評論|
吳靄儀:世代更替──香港民主的新路向
雨傘運動顯示政黨本身也能變成不民主的權力──至少公眾有這樣的觀感。
評論|
朱江瑋:雨傘之後,如何走出社區組織的憂鬱
雨傘運動後提出的傘落社區深耕細作,經歷兩次選舉洗禮後,卻讓過往一直默默耕耘的社區組織陷入憂鬱當中。
1
...
356
357
358
...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