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評論|
徐曦白:重新審視自由主義——歷史上的意識形態鐘擺?
實際上,自由主義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學説。自由主義者對當時的所有重大問題都存在根本分歧。
評論|
Google員工的「少數派」工會,能否成為科技界打工者未來的聯合方式?
在大型科技公司內部,項目和工作組林立,很多人既是工人也同時是團隊負責人,身份與管理的複雜性讓勞工的對抗目標很難統一起來。
評論|
獨家數據:前特首梁振英,如何成為建制最強KOL和政壇狙擊手?
七成貼文轟政治人物團體,名單超兩百人;高舉習近平語錄,追擊教育局。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如何從低民望特首躍變網絡紅人?
評論|
方可成:特朗普被封號——我們別再假裝這三件事
言論自由、平台審查、科技巨頭與輿論權力⋯⋯這個案例中確實也牽涉了一些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
台灣給她一百個標籤她都撕得掉,李屏瑤說同志身分是最大祝福
當後來離家的父親在高速路上憤怒飆車,兩歲的她在後座抓住母親的手:「不要怕,我保護妳。」
《拆彈專家2》是硬核港片回歸?台灣人心中的電影「港味」回來了嗎?
邱禮濤顯然察覺到香港警察形象在近年急速惡化,於是他扭轉了作法,剎那召回好久不見的港產片精神。
走進體制的年輕人,漸漸成為它的一部分
體制裏的潛規則是——「明面定下的規則都可以隨便打破」。那麼,打不破的是什麼?
阿姆斯特丹的後疫情經濟:不求增長,但求「甜甜圈」?
在疫情高峰,接住一份理想主義經濟模型的城市。
評論|
假作真時真亦假:人們為什麼相信假新聞?事實核查有用嗎?
野心家如何找到操縱資訊的空間?
評論|
國會山佔領:美國大選的漫長終章
美國政治會陷入「死亡螺旋」,還是回歸體面?
影像現場:「佔領」美國國會四小時
這場大遊行被媒體稱為特朗普的「最後一役」,最終演化為「佔領國會」的亂局
評論|
梁俊彥:香港反對派與公民社會,2021要末路還是要轉型?
目前形勢,為香港反對陣營及公民社會如何繼續走下去提出三個迫切的問題。
1
...
189
190
191
...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