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法律
抵抗「惡法」:一條土地法案,怎樣動員起美國德州華人社區的抗爭意識?
我在星星下畫了一個房子,底下寫着come and take it ——如果你剝奪我的私有財產,那麼我一定會與你抗爭到底。
同志住屋平權案勝訴後,我們參與了吳翰林的燭光追思會
好人為什麼受苦?留下的人要怎辦?他們會怎樣回答?
柯文哲遭北檢求刑28年6月,揭違法金流與政治獻金侵佔內幕|Whatsnew
檢方指控柯文哲涉及收受賄賂、圖利廠商、侵占政治獻金以及背信等四大罪名,合計向法院具體求刑28年6月有期徒刑。
台灣「勞檢大軍」十年後:那些離開的,和留下但想走的勞檢員
地方議員、立法委員及監察委員多次批評勞檢員的高流動率,尤其是約聘僱勞檢員的職位,更被許多人形容為「屎缺」。
評論|
爭議中撤回提案:刑法墮胎罪未除,台灣女性未完整的生育自主
台灣似乎不像美國,因為「反墮胎」而有大規模的社會對立,但檯面下的暗流從未停止。
報導47人案的法庭記者:當司法撲面而來,記錄者如履薄冰
大審場域大開,沒有報導限制,將公開的庭審向公眾傳達、具象、解釋的鏖戰,這才真正開始。
【互動數據】47人案判刑:角色、認罪、指證、黨派…哪個變量效力大?
從不同角度觀察和理解國安最大案——民主派初選案的判刑結果。
蘋果案黎智英首日作供,回應控方「國際聯繫圖」|Whatsnew
港府發聲明譴責有所謂的「黎智英海外國際法律團隊」發出虛假信息,抹黑香港司法制度和審訊。
評論|
宣告違憲之後,台灣國會改革的未竟之業與朝野對抗的政治僵局
在台灣民主化轉型的過程中,還有「國會改革」這一塊拼圖尚未完成,其故障和失能更可能導致民主的故障與危機。
台灣憲法法庭就「國會改革法案」判決,核心爭議條文均違憲|Whatsnew
憲法法庭認定立法程序尚不抵觸憲法,但「專案調查小組」、《刑法》「藐視國會罪」等均違憲失效。
台灣憲法訴訟法修法爭議,防少數判決或「癱瘓憲法法庭」?|Whatsnew
據翁曉玲提案版本,現任8名大法官,在立法院完成新任大法官人事審查前,將無法進行任何言詞辯論、判決。
評論|
台灣憲法法庭為何要求死刑一致決?能根除「恣意」問題嗎?
從過往十餘年的生死之辯案件的量刑實證研究結果來看,很難說恣意的問題不存在。
1
2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