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化外之醫》導演專訪:看待台灣外籍移工,可以不要自覺高人一等嗎?

「台灣過去對移工的角色描寫都是藍領階級,但我們將主角設定為白領階級,用這角度來看台灣移工問題,會更有戲劇性。」

《化外之醫》導演專訪:看待台灣外籍移工,可以不要自覺高人一等嗎?
《化外之醫》劇照。圖:網上圖片

根據台灣勞動部2025年1月數據,引進移工在台人數有818,467人,這意味著,在台移工佔台灣總人口數1/30之多。家住西門町的新生代導演詹淳皓對此很有感,他說自己走在路上,時常聽到印尼話、越南話,但這些鄉音母語在台灣街頭,就像環境音一樣劃過,和這些族群本身在台灣人群中彷若分處的平行線一樣,非常陌生。

詹淳皓是台灣公共電視於今年3月推出的電視影集《化外之醫》導演之一。這部具有懸疑、犯罪元素的醫療台劇,集結台星張鈞甯、越南影帝連炳發(Liên Bỉnh Phát)與楊一展,講述台灣外籍移工及醫療體系困境的故事。然而雖以移工為主題,導演中卻不只詹淳皓一人如此;另一導演廖士涵,也因為既沒有親身雇用過外籍看護,家裡也沒有開過工廠需要移工,故接下導演筒前跟大部分台灣人一樣,對身邊隨處可見的東南亞移工並無太多關心,各種所知僅僅皮毛。

儘管台灣移工數量不可小覷,甚至日漸成為這個社會無法忽視的文化風景。但關於這個族群的影視創作仍是稀缺,《化外之醫》雖非台灣第一部以移工為主角的戲劇,卻是首度以東南亞白領階級為主要視角,探討移工問題的作品。
《化外之醫》導演詹淳皓與廖士涵。攝:李昆翰/端傳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