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國際
突破地域﹑語言﹑文化疆界,以深刻觀察力關注全球議題。
邀逾50人性侵妻子案:一場庭審震動法國,更衝擊性別文化|Whatsnew
「我這麼做,是為了所有可能受害的女性。也許某天早上,一個醒來後失去記憶的女性會想起我的證詞。」
帶著政治創傷移英的港人,現在還好嗎?|端聞 Podcast
英國的心理支援與精神醫療服務,是不是做好了「接住」移英港人的準備?
美國大選現場:在大選前掃街拉票的華人們
大選在即,不少華裔美國人仍「不敢投,怕投錯」;也有人走進社區,為自己支持的政黨敲門拜票。
人工智能之年:2024諾貝爾物理化學獎如何均與AI有關?|Whatsnew
有預測認為,未來的諾貝爾獎獲獎者可能和傳統學科的聯繫更為鬆散。
因戰爭和地緣政治,多家歐洲航空公司退出中國航線|Whatsnew
隨著地緣政治的震蕩持續,歐亞之間的航空聯繫還有可能變得更為脆弱。
暖化會改變颱風生成位置和路徑嗎?颱風怎麼不來台灣了?
以西北太平洋海域為例,颱風生成位置可能偏北,個數減少但強度增強,路徑部分則是往北移動機率相對提高。
評論|
諾獎作家韓江:肉體即政治所在,「記住這一切」之艱難
韓江時常將韓國本身的政治創傷,放置在東亞的脈絡來處理,這些作品既屬於韓國、也不只是韓國。
H-1B或教育焦慮?賀錦麗和特朗普如何應對亞裔選民?|Whatsnew
在多個搖擺州,亞裔選民比例只佔3-4%,但由於選情膠着,3%的選票也至關重要。
可能性的藝術:時間,政治與虛擬世界
我們可以通過遊戲想象出無數個可能的世界,但如果我們這些想象放在現實的背景中,它們就會帶上不同的意味。
美國大選現場:在威州最「種族主義」的小鎮,看美國政治的分裂
「他們兩個,一個以為我們痛恨所有人,一個以為我們甚麼都不要。」
評論|
新分離主義在美國:政治極化的聯邦制度,會在接下來走向分裂嗎?
事物往往只有在與它事碰撞失衡的時候,才最容易揭示出支撐它的最穩定結構與缺陷,這也是觀察美國當前危局的價值所在。
大陸女同志來函:托台灣的福,已婚了,但還是進不去台灣
兩岸關係的尷尬遠超作為同性伴侶的尷尬。
1
...
25
26
27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