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
黎蝸藤:在國家與民族敘事中,反「民族主義」的金庸小説
作為小說,金庸沒有通過說教把反民族主義、反大漢族主義明確點出,但通過故事,無疑能讓讀者感受到其用心。
呂恆君:金庸武俠傳奇,一場集體無意識的文化迷夢
由於金庸的「江湖」並不具備任何相對於廟堂社稷之外的獨立價值體系,因而它實際上無從構成一個想像的獨立社會,而只能算是一個與現實平行的逃逸體。
金庸與香港人集體大願:離開香港,你便能「退隱」江湖了麼
比照而今「打壓港獨」與「本土化」兩端均不容思考辯論,金庸小說皆寫於1984《中英聯合聲明》之前,那尚可存在抉擇之糾結的時候。
「好郭靖、俏黃蓉」,是誰帶金庸的英雄們入屋?
佳藝電視,從1978起成為歷史;但是佳視之後,兩岸三地的媒體世界從此不能沒有金庸。
金庸作品的前世今生:為何改版?如何改版?
從台灣的「附匪文人」、香港土共點名威脅的報人,到晚年華人社會共尊的「文學宗師」。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金庸作品的面貌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你愛讀金庸:離散華人對共產中國文化大破壞的抒情回應
在華文教育瀕危的歷史背景裏,尤其是對散居華人而言,金庸的武俠文化中國,或許更容易作為一種「替代的滿足」?
在武俠小說之外,報人金庸的「決定性時刻」
而在武俠小說以外的金庸,他近百歲人生中的現實抉擇,都在關鍵時刻,構成了後人看待與評價他的「決定性時刻」。
張淼:金庸的家國想像與「俠」的權力邏輯
對於當下扭曲的愛國主義,金庸實際上既提供人性的解藥,也提供了國族觀念的彈藥。
岡崎由美:日本人讀到的金庸什麼樣?
乾坤挪移和降龍十八掌在日語裏翻譯成什麼樣?白髮魔女竟然成了白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