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金庸逝世

行走武俠媒體江湖間,著名作家金庸逝世,享年94歲

2018年10月30日﹐知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逝世,享年94歲。

2018年10月30日﹐知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逝世,享年94歲。攝: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8-10-30

#金庸逝世#金庸

知名作家、香港《明報》創辦人查良鏞(筆名金庸)10月30日下午於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其生前以筆名金庸創作《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共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其中多部被數次改編成影視劇作。他亦曾創辦《明報》系列報刊,撰寫社評20餘年。查良鏞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又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魂歸來兮,哀我何悲。

金庸《天龍八部》

查良鏞1924年生於浙江海寧書香門第,1946年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因香港版復刊急需翻譯人員而移居香港。1950年,查良鏞赴北京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求職未果。1952年查被調至《大公報》子報《新晚報》任編輯,並開始電影劇本、武俠小說等文學創作。1955年,其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中連載面世,以筆名「金庸」署名。

因對當時《大公報》的政治色彩不滿,查良鏞1957年離開,並於1959年創辦《明報》,開始二十餘年「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的寫作生涯。1972年,《鹿鼎記》在《明報》連載完後查良鏞宣布封筆。

1985年,查良鏞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之一,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的港方負責人兼經濟體制起草小組成員。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後,查良鏞辭去基本法草委等政治職務,同年宣布辭去《明報》社長一職。1993年,查良鏞辭任《明報》董事局主席,正式作別《明報》並退休,此後開始靜修、旅行、從事教學等。

1989年初,《紐約時報》對查良鏞的採訪中描述稱,對中國讀者而言,查良鏞更像是一個文學運動者,而非純粹的作家。

作家江湖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鹿鼎記·後記》

自1955年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面世,至1972年《鹿鼎記》完成後宣布封筆,查良鏞前後共撰寫15部武俠小說,多數作品被多次改編為影視作品、舞台劇、漫畫、甚至遊戲等其他創作形式,並被譯為日文、英文等多種語言版本。查良鏞更將除《越女劍》外的其他14部作品,聯成七言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2018年2月,英國出版社 MacLehose Press 出版了首部英文授權《射鵰英雄傳》(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的第一卷(A Hero Born),這是目前查良鏞作品較近一次的發行,MacLehose 計劃每年一本,用12年時間完整出版《射雕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三部曲。據估計,查良鏞的武俠小說作品已在全球賣出近3億本。

查良鏞的小說除故事情節外,亦因其視野深意及政治寓意而為人所稱讚。中國文學評論家陳世驤指查良鏞的(金庸)武俠小說「嘗以為其精英之出,可與元劇之異軍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關世運。所不同者今世獨見一人而已。」

15部武俠小說中,《天龍八部》寫作過程最長,歷時四年,而其上世紀60年代末期(時值文革)寫就的《笑傲江湖》和《鹿鼎記》兩部,則被認為是較具有政治和社會寓言特質的作品。

2018年4月,《The New Yorker》登載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系博士生傅楠(Nick Frisch)2013年底對查良鏞的訪問,是次為其生前最後一次受訪。過去通常含糊其辭的查良鏞,在訪談中意外坦承最後幾部作品與文革相照應的政治意涵,指最後一部作品《鹿鼎記》中的神龍教相關情節意在影射中共及文革。

查良鏞的作品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曾被中國大陸禁止,1984年恢復。因被懷疑映射暗喻,查良鏞作品在台灣戒嚴年代也曾位列禁令中。

查良鏞(金庸)15部武俠小說及創作年份:

1955年——《書劍恩仇錄》;1956年——《碧血劍》;1957年至1959年——《射鵰英雄傳》;1959年至1961年——《神鵰俠侶》;1959年——《雪山飛狐》;1961年——《鴛鴦刀》《白馬嘯西風》;1960年至1961年——《飛狐外傳》;1961年——《倚天屠龍記》;1963年——《連城訣》;1963年至1966年——《天龍八部》;1965年——《俠客行》;1967年——《笑傲江湖》;1970年——《越女劍》;1969年至1972年——《鹿鼎記》

媒體人江湖

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

當時文化圈形容

1959年,查良鏞與人合作創辦《明報》。文革時期,由於查良鏞及《明報》持公開反對態度,並特別開闢「北望神州」專欄,使得當時的《明報》成為香港人了解中國大陸政治信息的主要窗口。查因此一度被罵為「走狗」、「豺狼鏞」,甚至遭受死亡恐嚇,一度離港至新加坡躲避。

1985年,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立,查良鏞是委員之一,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的港方負責人兼經濟體制起草小組成員。

1988年,在爭議最大的香港政治制度方案上,查良鏞與查濟民提出被認為有礙民主進程的爭議方案「政制協調方案」(又稱「雙查方案」),即建議立法會分三屆發展到半數直選,前三屆則由間接選舉產生。因此方案在當時最為保守而在稍作修改後被予以通過,其中關於在第三任行政長官任內全民投票決定第四任是否普選及第五屆之後的立法會是否全面直選的提議,並未寫入《基本法》。

1989年,北京發生天安門事件,「首都戒嚴令」發布當日,查良鏞辭去基本法草委、諮委職務,並在同年卸下《明報》社長一職。

1991年,《明報》上市。1993年,查良鏞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一職,宣布退休。

聲音

今天下午接到消息,說他走的時候,在默默聆聽着一位親友視像電話對他說話,聽着聽着,他含笑而逝。

作家陶傑

在中國最多難但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從內地輾轉香港,見過人世的真相,體驗過最無望的愛情,經過記者寫作生涯的職業訓練。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