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圖片故事
衝破簾幕擁抱一刻 奪2021世界新聞攝影大獎
「當你細心看,你便會從擁抱中看到一雙翅膀的型態」
-
四問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危機下的最優解?還是利益為上的妥協?
中國大陸一位核電從業者因撰文說明福島核電站排水原因被攻擊舉報,而福島的漁民則擔憂十年努力即將化為泡影。
-
種植場上的美國夢,兩代移民的「淘麻熱」
震驚全美的大麻案背後,華人族群內部的不同階層,因懷抱向上流動的渴望,在一片未知的領域擰抱成團。
-
幫中國做「大飛機夢」的德國高科技:是商業雙贏,還是為國際政治埋單?
被中國國企收購後,他們從一家德國小鎮的業內「隱形冠軍」,一腳踏入了席捲而來的全球高新技術市場「中國競爭力」的漩渦中。
-
華府傳真
專訪卜睿哲:為台灣的政治系統做一個診斷
「台灣民主轉型的經驗,可以展現給那些反對民主政治的人看」
-
280萬人因疫情死去,我們卻在「哀傷海嘯」中感到麻木
像是站在沙灘上,看著悲痛的浪潮滾滾而來,見證著站在邊上的人被捲走;明明身在局中,卻又奇怪地感覺被移出局外。
-
「人權,已成為新的戰場」——制裁過後,歐盟如何看待中歐的未來?
歐盟作出制裁時或許還想政經分開,但中國的報復性反擊,讓中歐間一應議題再難避開人權。
-
自述:從加州到德州,從中國到美國,我感受到的那些歧視
我在美國感受到的種族歧視由隱性變成了顯性,甚至上升到人身安危的程度。在大國對抗的時代背景之下自證無辜,有時是徒勞的努力。
-
圖片故事
影像:緬甸血色週末,超過114名抗議者遭殺害
「他們像殺小雞仔和小鳥一樣屠殺我們」
-
尋找章瑩穎
殘忍的罪行發生之後,搜尋以失敗告終。而她想告訴人們,這個女孩曾經充滿希望地活著。
-
深入走訪英國漁夫、牧民、音樂人:真正脱歐後,他們的得失
權衡利益,有得有失,道阻且長。
-
亞特蘭大槍擊案:亞裔的憤怒之聲如何改變美媒的報導風向?
讓遇害者在美國歷史上產生長久的迴響。
-
圖片故事
影像:槍火、鎮壓與葬禮,緬甸抗爭漫長的三月
緬甸軍政府的血腥鎮壓,累積已造成超過202人死亡。
-
緬甸軍變六周:公眾強硬、企業與新聞人,「挺身而出的,都是巨大的力量」
激烈、流血的抗議取代了開始的集會;憤怒的緬甸人民,不再允許國內外企業見風使舵;而新聞業,正腹背受敵。
-
311 十周年
311十週年:從海嘯災難到落櫻精神 余偉建說不清的《日本三步曲》
不一定要得到答案,能夠從影像發問,已經很滿足。
-
「禁片」導演王男栿:講述被政治化的愛國主義
「當政府告訴你要去看什麼的時候,你應該去看它沒讓你看到的那部分。」
-
「我的隱私,你的生意」
數據保衞戰:GDPR的三年之癢
罰單與投資、數據與國界、隱私與擾民⋯⋯實施近三年,GDPR的跨境「數據監管江湖」。
-
從宣戰到和解:澳洲政府 VS 科技巨頭,誰都救不了新聞業
舊壟斷勢力和新壟斷勢力的遭遇戰中,傳統媒介行業依然只是背景陪襯。
-
消失的丈夫,出走者的工會:印度家政女工故事
當女性走到一個無法回頭的臨界點,她就會選擇出走。在印度,出走卻不意味着家庭噩夢的結束。
-
圖片故事
影像:斷網、罷工與白玫瑰,緬甸民眾發起30年來最大規模街頭抗爭
緬甸軍方發動的政變引發當地民眾的大規模示威,自2010年開始的緬甸政治改革隨即陷入了空前危機。
-
再訪莊祖宜:「他們就是要攻擊想做橋樑的人」
「我們還有沒有可能做世界公民?談世界好大。或許唯一的辦法是,落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中。」
-
被疫情改變的生活
在不確定的時代保護孩童,從屬於他們的「正確遊戲」開始
為了玩而去玩的遊戲,漫無目的的遊戲,打破你的秩序的遊戲。
-
影像:俄反對派領袖被判入獄,引發十年來最大規模街頭抗議
被投毒後康復的反對派領袖納瓦尼回到俄羅斯,隨即被捕。他指控普京擁有豪華別墅的調查短片在網上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