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 ON

遊戲為什麼需要好玩?為什麼玩這個而不是玩那個?Game ON 為你深度解析遊戲。

天能:一部需要教學關卡的遊戲

天能:一部需要教學關卡的遊戲

開場戲過去,又看了五分鐘女科學家面無表情地演示物理定律後,我悄悄給搭檔發短信:「諾蘭需要一個對觀眾友好的教學關卡。」

為掃盲而遊戲:我的 VR 初體驗

為掃盲而遊戲:我的 VR 初體驗

我是平面遊戲年代長大的人,初次接觸 VR,感覺自己像民初書生。那就更要學習,畢竟30年後我應該還未死,那時我還要打遊戲的。

Legendary Knight:守一座城

Legendary Knight:守一座城

在疫情和法制的威脅之下連連後退的香港,有一位年輕人在守城遊戲裏書寫夢想與意志。

動作捕捉演員:我有一張不出鏡的臉

動作捕捉演員:我有一張不出鏡的臉

由荷李活電影到馳名遊戲大作,他演過數不清的角色,但你從卻沒看過他的臉——這就是動作捕捉演員的人生。

速度與歷史:改裝車遊戲中的美國

速度與歷史:改裝車遊戲中的美國

美國文化中,自由與高速運動往往一體兩面,只是到最後總會分道揚鑣。車,這個最受歡迎的美國符號之一,就是這種意志最好的象徵。

遊戲碩士學什麼:我在紐約大學遊戲中心的兩年

遊戲碩士學什麼:我在紐約大學遊戲中心的兩年

大學時我認為遊戲是一種娛樂方式,剛工作的我又覺得遊戲是利潤豐厚的賺錢工具,再後來我意識到遊戲是種表達自己的方式。但紐大的日子讓我發現,遊戲,還可以是更多。

仍在進行時:香港電競面面觀

仍在進行時:香港電競面面觀

電競產業已被屢屢證明往往泡沫大於水花,過去一年疫情與社會運動是嚴格考驗,亦可能是產業自我篩選和升級的轉折點。

我(不)叫李智慧

我(不)叫李智慧

我叫李智慧,這是我許多人生中的一種。如果你是我,你會有更好的選擇嗎?

動森地下情, 在無「人」之地相伴

動森地下情, 在無「人」之地相伴

企鵝達不理解我們究竟在海灘上看到了什麼——我們看到的就是尋常的大海和天空,但這世間所有尋常的事物都會因為相愛而變得不同。

冰封龐克:諾亞方舟的真實面貌

冰封龐克:諾亞方舟的真實面貌

遊戲中大家已經太習慣當上帝,但,上帝在法律與信仰中會如何選擇?

飛不出去的鍍金籠子:《碧血狂殺2》

飛不出去的鍍金籠子:《碧血狂殺2》

去銀行不是去打劫而是去借錢,拿到錢也没人浪跡天涯而是上車買樓,關在鍍金籠子裏的有牛仔亞瑟摩根、賊王季炳雄,也有我們……

社交不隔離,當遊戲成為疫情中的親密空間

社交不隔離,當遊戲成為疫情中的親密空間

她把《動森》玩得「窮困潦島」,他把父母變成死宅雀聖;她在線上和陌生人飆戲,他在線下看人打機偷得浮生半日閒;他們的舊聯盟尋到第二春;當遊戲承載我們的社交需求⋯⋯

香子蘭的一萬種可能:遊戲模組的故事

香子蘭的一萬種可能:遊戲模組的故事

《瘟疫公司》問世後,每當全球性流行病爆發,製作人就要再三聲明,市面上流行的某款病毒資料片是模組不是官方版本。模組、原版,傻傻分不清楚,追根究底是因為玩家的貪婪與勤力……

遊戲可以做什麼?玩在瘟疫蔓延時

遊戲可以做什麼?玩在瘟疫蔓延時

闊別大家一整個冬,再次開門營業的 Game On 想要回答,在這樣的歷史節點,遊戲可以做什麼?

遊戲可以是什麼?寫在 Game On 即將 OFF 的前夜

遊戲可以是什麼?寫在 Game On 即將 OFF 的前夜

我貪心地希望遊戲不要結束,像幼時在水上樂園摩天輪關閉後哭著不肯散場,但我比那小小人已大了很多,我知道,遊戲當然不會結束。但仍想在這個專欄關閉之前,謝謝你們曾經和我一起玩。

在生活的虛無中,化身不斷吞食的蠕蟲

在生活的虛無中,化身不斷吞食的蠕蟲

身邊的人來去如風,世事流轉,不知道命運何時把我逼迫到避無可避的角落,在此之前,若果 Slither 的世界是舒適圈,就讓我在其中不斷浮游。

毛的遺產·我的國

毛的遺產·我的國

我在小小的牢房裏絕望地踱步,不停嘟囔我如何披荊斬棘推進革命又如何被工人階級辜負。


無死角監聽——遊戲與表演的未來?

無死角監聽——遊戲與表演的未來?

《疑案追聲》和《遙感城市》這兩部都以聲音為媒介的作品形成有趣的對照,一個是利用配音表演創建謎團的遊戲,一個是利用音效指令製造互動的戲劇。

《奥伯拉・丁號歸來》:推理小說迷的寶藏遊戲

《奥伯拉・丁號歸來》:推理小說迷的寶藏遊戲

犯案詭計這種東西,看多了就會覺得大同小異,失去驚喜,這時候唯有自己當一把偵探才足夠過癮。

教育遊戲如何更好玩,一個未來老師的腦洞

教育遊戲如何更好玩,一個未來老師的腦洞

好玩還是有用,是教育遊戲化永恆的辯題,與其在零和博弈中焦頭爛額,不如開腦洞想想如何做出更好玩的教育遊戲。

邊玩邊學習辨別假新聞,巴黎索邦大學的遊戲化嘗試

邊玩邊學習辨別假新聞,巴黎索邦大學的遊戲化嘗試

索邦大學這款遊戲的缺陷類似我們的傳統教育,一條數學公式,不用透徹明白它的來龍去脈,只要牢記用法反覆練習,我們也可以用它熟練解題,但這就夠了嗎?

古代美國電遊狂想曲

古代美國電遊狂想曲

1980年代,年輕人沒事做在美國是個大問題,那是歷史上青少年人均使用毒品率最高的年代。還好,我們還有MTV、一堆談情說愛的電影,現場搖滾演出,以及,電子遊戲。

用遊戲建構記憶:香港遊戲藝術家關子維

用遊戲建構記憶:香港遊戲藝術家關子維

人的記憶到底是怎麼運轉的?關子維的答案是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強烈的空間記憶能力,故此,想要製作一個記憶系統,他選擇電腦遊戲的空間和物件承載過去。

教學遊戲真的有助教學嗎?——來自香港的一線觀察

教學遊戲真的有助教學嗎?——來自香港的一線觀察

Gamification 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到底是噱頭還是前衞藝術?來自香港大學、中學和私人補習課堂的三個小插曲,讓我們看到在高度壓抑的教育體制內,遊戲的潛能與困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