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
從陳兵到「維和」到開戰,普京籌謀了數月的俄烏戰爭,在2022年冬奧會之後正式爆發,目前俄空地力量都相繼開赴戰場。這場21世紀最緊張熾熱的區域戰爭,如何開始,又將帶來怎樣的後果,台海又如何反應,端傳媒將密切關注。歡迎訂閱端的專題,我們會持續更新及推送。

數據故事:那些戰死烏克蘭的俄兵是誰?
年輕﹑貧窮﹑邊緣﹑低學歷--他們當兵是為了活下去,但最後卻死在異國他鄉。

【現場】為烏克蘭療傷——利沃夫,支撐起戰時心理支持的後方城市
從受訓新兵到負傷老兵,從年少女孩到七旬奶奶,儘管精神壓力或創傷巨大,但他們,都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

俄烏戰火下的能源危機:要擺脫對俄依賴,歐洲還能非核化嗎?
為了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歐洲各國似乎掀起了一場核能復興運動;而被犧牲的,就是無核化的目標。

烏克蘭能取勝嗎?對俄烏戰爭未來走向的五種猜想
烏克蘭戰爭將如何結束,或者什麼時候結束,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但現在顯而易見的一件事是,俄羅斯並沒有節節勝利。

【現場】戰時三個月,我們進入烏克蘭,看到雖被戰爭改寫但頑強的生活
越過波烏邊境,我們終於看到了人流——一群排隊等待回家的烏克蘭人。

基輔記者日記三:創傷中的烏克蘭人們,「即使身處深淵,總會有出路」
「炸彈在體內嗡嗡作響,把思想和語言撕成碎片。眼淚也流不出來。我像是被凍結了。」

北約東擴的歷史與現實:是否需要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負責?
究竟普京的瘋狂是因為北約東擴太快,還是因為北約其實擴張得「不夠快」?

在血與火之間:俄烏戰爭背景下,中國的「反分裂」敘事困境
理解中國國家統一敘事的來龍去脈,對於從任何方面的立場回應台海問題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基本前提。

俄羅斯發起新的影響力行動:欲讓本國山寨平台取代YouTube
克里姆林宮正大力控制外界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敘事,敦促俄羅斯民眾停用西方的社交媒體平台,轉而使用本國的替代性平台。

馬里烏波爾已是一片廢墟,為何對俄烏來說仍關係重大?
被圍困的烏克蘭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的守軍挫敗了俄羅斯軍隊奪取該市的努力,使數以千計的俄軍兵力無法參加其他戰鬥。

在台烏克蘭女性募資:讓戰爭中未被看見的女性得到幫助
上線10天,「烏克蘭女力在台灣」募得76萬台幣。她們優先選定資助三個組織,主要針對婦女及孩童。

俄烏戰爭制裁痛擊俄羅斯百姓
制裁的影響正在俄羅斯經濟中蔓延,俄羅斯百姓已放棄購買大件商品,並在自家菜園種菜,為漫長的經濟痛苦作準備。

戰火裏的烏克蘭童年:沒有歡笑,只剩下炮火、警報聲和死亡
6歲的布查男孩直視母親的死亡後,「現在他知道什麼是死亡了。」

布查屠殺倖存者:「如果他們沒有馬上回來,那你只能看到屍體,這就是結局」
最艱難的是無力感。你的安全無事於補,你不比他們更值得倖存。

評《The Economic Weapon》:當制裁對戰爭再次「失效」,還有什麼選擇?
歷史學教授Nicholas Mulder:當懲罰性的經濟制裁失去作用,國際社會更應該思考「給予及支援」的積極意義。

【端漫畫】烏克蘭的線上生活:看俄羅斯新聞的媽媽說,我們很快就會被拯救
被戰火和空襲困在室內的烏克蘭人,如若生活在一個簡版「元宇宙」中。在那裏,詐騙與假消息,利用著人們的脆弱與悲痛。

烏克蘭戰爭:俄軍在撤退嗎?布查發生了什麼?西方對俄能源制裁前景如何?
突如其來的布查事件會給戰爭帶來轉機嗎?

烏克蘭布查:街上佈滿被燒毀的坦克與屍體,「如同恐怖電影」
小鎮平民的屍體照片,控訴著俄軍的罪行。

烏、俄「極右」全分析:例外的淪陷,與隱密的支持者
無論之前如何,戰爭和源源不斷的仇恨情緒就是極右最好的土壤。

詳解俄軍在烏克蘭南部小鎮遭遇的一場決定性潰敗
在持續了兩天的沃茲涅先斯克戰鬥中,烏克蘭當地志願者和正規軍擊退了入侵者,敗退的俄軍留下了裝甲車和戰友們的遺體。

俄烏戰爭中,西方反戰左翼的失語
反戰左翼與現實主義國際關係學者,甚至和克里姆林宮,達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共識」。

失去糖的生活、被普京綑綁一切,俄羅斯「為什麼還沒有發生革命?」
在逐漸成為「世界孤島」的俄羅斯,真實的民意早已成了盲盒。

一個時代的謝幕:西方公司撤離俄羅斯
當年,西方公司紛紛湧入俄羅斯,尋求在這個國家從共產主義到資本主義的轉變中獲利。如今西方企業與俄羅斯人的共生關係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