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反思與前瞻
-
雨傘週年
練乙錚:暴力邊緣論──三派抗爭路線的可能匯合點
「暴力邊緣論」認為,運動者本身不使用暴力,但會把非暴力行動推到當權者能夠容忍的極限。
-
雨傘週年
吳介民:傘運成果──香港的「政治存在」
此刻,香港運動界瀰漫自責與究責的低迷氛圍。但我想告訴香港的朋友:你們的抗爭,已經為自身的「政治存在」,提出難以辯駁的宣告。
-
雨傘週年
邵家臻:在陰溝裏仰望星空──關於社區公民約章
撐傘之後,香港該往何處去,真是個大哉問。
-
雨傘週年
陳弘毅:傘落之後,讓一國兩制走下去
持不同政見的人是不是一定要互相仇視、憎恨和咒罵?他們能否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理性溝通,嘗試求同存異,從而在一定範圍內達成共識?
-
雨傘週年
周永康:傘落之後,革命是否唯一出路?
回顧雨傘運動,港人的公民抗命實際只是有限度實踐。
-
雨傘週年
陳永政:讓民主運動轉化為抵抗運動
第三階段的抵抗運動是要超越單純「製造麻煩」的抗爭,而積極地透過「建設」去與不義的政權分庭抗禮。
-
雨傘週年
黃洪、葉浩剛:「情.感」╳雨傘運動(下)
為什麼在雨傘運動有大量學生及市民會加入,令運動有足夠的廣度?有什麼原因促成這場社會運動的爆發?有什麼因素令參加者長期及高度參與?
-
雨傘週年
黃洪、葉浩剛:「情.感」╳雨傘運動(上)
為什麼在雨傘運動有大量學生及市民會加入,令運動有足夠的廣度?有什麼原因促成這場社會運動的爆發?有什麼因素令參加者長期及高度參與?
-
雨傘週年
許寶強:必要的繞道──檢討傘運的檢討
認真的回顧,並非是一蹴而就,反思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觸及的議題既廣而深的雨傘運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