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十歲了,邀請你填寫 2025 年度用戶調研問卷,讓我們更了解你的需求,一起走向下一個十年。
- 完成問卷即可獲得十週年電子書、年度調研視覺化報告
- 前 100 位完成的讀者,將獲得「一年份尊享會籍」或等值禮物卡。
- 隨機再抽 100 位用戶贈送相同福利。
第三期端傳媒「專題記者成長計劃」將於2025年9月開始,到2026年1月完結。項目通過遠程協作方式進行。
這一次,我們針對產業和時代的變化,推出三個專題組和一個受眾參與(audience engagement)特別組,從方法論、呈現方式和選題思路多個層面繼續我們的專題報導成長之旅。
我們歡迎有志於中文報導的記者和自由撰稿人,也歡迎沒有新聞工作經驗,但有學術研究或非虛構寫作背景的申請者,以及想要嘗試重新想像新聞和社群﹑讀者關係的媒體人申請成長計劃,報名頁面請點擊這裡。
報名截止日期:2025年8月13日(東八區時間 24:00)
你想做一名專題記者嗎?你想要設計新聞與受眾的互動嗎?
端傳媒的專題記者成長計劃已經做到第三期。這一年偶爾會被問:眼下媒體求存已經不易,為甚麼還要投入資源做一個外部培訓計劃?
我們的答案是:因為一個媒體,不是一個密不透孔的瓶子,而是依存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體。你不能只看它自己這個「體」活得好不好,而不看它所依附、所滲透、所呼吸的環境是不是健康。
在生態學裡,有個概念叫「生態位(niche)建構」——一些生物不只是適應環境,而是主動改造環境,創造出一個更適合自己生存的棲地。這本是人類最會做的事情,媒體也是這樣。記者的生態不是媒體單方面可以撐起的,它需要一個思想流通、報導有價值、記者願意投入、讀者仍然相信公共知識的環境。而這樣的環境,需要所有還想看到良好媒體生態的人共同建構。
一個記者的誕生與成長,當然需要記者本人的堅持,但也離不開來自行業網絡的支持。一個選題從想法到成文,同樣需要投入時間和資源,需要編輯的反覆打磨。華文新聞產業當下無疑處於艱難時刻,我們可以等待、換軌、甚至退出。但新聞生態不會自行修復,重獲活力。如果你還想做一名紮實的記者,我們願意和你一起,一點一滴,幫你成長成為嚮往中那個專題記者的模樣。
2024年5月,端傳媒推出「專題記者成長計劃」,兩期合共收到近四百封申請,十多位記者獲選加入,也產出了不少優秀報導。這是一個從實踐﹑討論中學習的計劃:從選題發掘、資料研究、訪問調查到寫稿編輯,入選記者將在編輯的指導下,在三至五個月間,完成一篇或多篇深度專題報導。我們這次還開設了一個「新聞參與」特別組,招募有志重新想像新聞和社群﹑讀者關係的媒體人。
2025年7月,第三期「專題記者成長計劃」即將啟動。我們再次向你發出邀請,和我們一起做新聞。
這一次,我們針對產業和時代的變化,推出三個專題組和一個受眾參與(audience engagement)特別組,從方法論、呈現方式和選題思路多個層面繼續我們的專題報導成長之旅:
- 【第一組】微觀台海:捕捉台海局勢對日常的改變
- 【第二組】解析世界:抓住事實、觀點和世界的複雜性
- 【第三組】被AI重新定義的生活:探討人類和科技的互動
- 【第四組】新聞參與特別組:設計進入新聞的入口
入選記者需要參與每週一次的專題會或項目推進會議,與導師一對一學習,並完成至少一篇深度報導或多篇深度解析,或一份讓新聞與受眾得以互動的作品。

專題組「微觀台海」:捕捉台海局勢對日常的改變
台海,涵蓋了國際政治、軍事、經濟、歷史與層疊交錯的認知。它是每間新聞機構當下必須面對的「熱門」議題,也是被宏觀視角所限定的敘事。兵推、軍演、共機繞台、中美對抗⋯⋯這些「硬核」詞彙勾勒出台海議題的底色,卻難以描摹戰爭陰影下被異化的社會、生活與個體。
我們希望,在台海議題日趨白熱化的這個夏天,用有溫度的、觀察入微的記錄,在官方與官方、政府與政府的敘事主場裏,搭建普通人的故事。
「微觀台海」邀請你:捕捉台海局勢對日常的改變,並在資深編輯的幫助下,在三個月內完成一篇深度文字報導。你的選題可以是:因局勢改變了人生選擇的人(移民、海外置業、參軍、積極投身政治);被不同的身分認同所影響的親密關係;由「避難包」興起的產業;為「備戰」考無人機執照、做近視雷射手術的人;在Threads上形成的新社群;陷入爭議的網紅;處境微妙的中配及中配二代⋯⋯我們鼓勵你跳出上述案例的框架,進一步拓寬這個議題的輻射面。

專題組「解析世界」:抓住事實、觀點和世界的複雜性
解析性報導,在於從紛繁擾亂的新聞和爭議中,做出條理清晰、平衡可靠的參考點;它是把單一現象和議題讀厚的文體,也是把複雜事件精煉出脈絡的文體。我們不叫它「解釋性報導」,而是換了一個有雙重意思的「解析」——我們希望,在端傳媒,它是一種既重視事實,也不逃避觀點的報導方法,一種面對複雜世界的知識勞動。
它需要擁有一定世界觀的人,對包括數據在內的、不同來源的知識、歷史、觀點等資料,進行爬梳、整合、事實核准,甚至在此之上形成自己的觀點;它也需要一雙洞察的眼,對議題可能牽動的其他領域進行聯想和連結,找到世界的複雜性、交叉性。
如果你對時下熱點充滿疑問,又或者,你能問出一個其他人都關心、但沒有被好好回答過的問題,那麼「解析世界」邀請你一起問問題,並在資深編輯的幫助下,在三個月內完成2-3篇、單篇約6000字的深度解析。選題可以比如是:美國﹑伊朗和以色列的衝突,會不會把我們都捲進核污染中?在新冠疫情期間的反疫苗運動的源頭是甚麼?香港政府的巨額赤字是怎麼來的?當然,我們其實沒有選題限制,歡迎你問出更多我們沒想到的問題!

專題組「被AI重新定義的生活」:探討人類和科技的互動
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介入並重塑我們所身處的現實。從教育到醫療、司法到政治,人際關係到自我認知,AI正迅速滲透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連空調都接上大型語言模型,AI的風還是吹遍了每個角落。
可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技術從來不是中立的工具,從攝影術發明到社群平台時代,現實都在文化與自然、人類與機器的協商互動中形成。面對「AI浪潮」,先知預告著AGI即將降臨,但更平實的理解是人類成功將自然語言處理與人類智能脫鉤。ChatGPT有其技術突破,但生活還是得過。
或許眼下正在發生的,是各種異質多元、新舊交雜的技術通通被貼上「AI」之名,從而實現一場以此為名的狂歡。人們不僅有了新的語言,去指稱技術網絡中這個新生成的節點,頂著AI名號的眾多行動者,也因此獲得大量權限和資源,能夠創造前所未有的連結。身處這場狂歡,人們不得不學習新的方式,去理解、參與,甚至對抗被AI重新定義的生活。
「被AI重新定義的生活」專題組歡迎對AI報導感興趣的文字記者,我們希望和你一起探討人類與科技的互動,用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一篇深度報導。我們想像的選題可能是:當人文學科畢業生成為訓練AI的零工工人,誰在阻撓他們教會大型語言模型學說人話?或者從ChatGPT講不好廣東話出發,思考數位時代的弱勢語言該如何發聲。
我們相信,好的報導需要田野作為基礎。所謂「田野」,可以是訪談、實作、社群參與、資料分析,或任何對真實與虛擬世界的細緻觀察。你不必侷限於已有的現象,也可以報導你與AI互動的過程,如設計一系列指令去測試大型語言模型的邊界。我們對「AI」的定義持開放態度,歡迎有創意的詮釋和實驗性提案。

新聞參與特別組:設計進入新聞的入口
不斷會有人說:Journalism is dead.
人類一直會生產「news」,但journalism——作為一種理解世界、介入公共討論的專業實踐——正在失去力量。新聞還在,但它的專業性、倫理性與公共角色正在被邊緣化。到了2025年,這不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所身處的現實。
我們都是未來資訊生態的參與者。新聞實踐若能促進理解、信任與行動,我們還可以如何發揮它的價值?這正是本期成長計畫的「新聞參與組」所關心的核心問題。
我們邀請你申請成為「新聞參與製作人」(Audience Engagement Producer),從讀者的視角出發,帶著創造力與責任感,重新設計新聞與其受眾的互動方式。
你可能是記者、編輯,也可能是設計師、社群經營者、研究人員、技術人員,或任何一個對新聞的公共性和未來抱持想像的人。在這個組別中,你將在五個月內完成一件獨立作品。它可能是一篇讓讀者能「參與其中」的報導、一場針對特定社群設計的對話實驗、一組回應真實用戶問題的內容原型,或是一項重新設計新聞敘事與受眾互動方式的提案——形式不限。
我們希望,你能從一個具體的觀察或困境出發,透過創意與設計,讓一次新聞體驗變得更豐富、更有參與感,也更貼近受眾的真實生活。
新聞的價值還在,我們總是在不斷重新發明它的入口。我們希望你設計的作品,不只是好看、好玩、好分享,更是對一個真實問題的回答:人們為什麼要在今天願意花時間、心力,甚至金錢,參與新聞?
入選者會得到端傳媒特邀導師團隊的支持,接觸到不同媒體第一線受眾研究和互動新聞製作的經驗,並在過程中獲得反饋與共創的機會。
計劃為你提供全面支持
- 導師。我們邀請來自中港台和海外頂尖媒體的資深記者、編輯、製作人,成為你的一對一導師,全程指導、培訓、協助和陪伴你完成至少一篇深度報導,或兩至三篇深度解析,或一份讓新聞與受眾得以互動的作品。
- 課程。我們為你提供專業課程,幫助你學習和精進新聞報導的職業技能,熟悉職業環境和行業倫理。
- 專題報導編輯室。你將會和其他參與成長計劃的記者組成專題報導編輯室,在專題編輯和導師編輯的督導下,定期參與選題會、編輯會,編輯室的所有成員將會一起匯報進度、討論方向、分析挑戰、突破瓶頸,在專注自己題目的同時,也為彼此提供支援。
- 端傳媒的後台資源。「端傳媒專題記者成長計劃」依託於端傳媒多部門,為參加計劃的你提供不同採寫階段需要的平台資源——影像、音頻、用戶、社交媒體、公共活動等。
- 端傳媒的跨平台資源。端傳媒多年來持續和世界多個知名媒體、大學、公立機構合作新聞選題的採寫、報導和發表,如果你的選題適合和其他媒體、機構合作,我們將會選擇合作夥伴,引入外部資源,與你一起完成報導。
- 津貼補助。我們深知當下新聞從業者在產業結構中處於脆弱的位置,想要長期專注選題的同時,也不得不完成全職或兼職的工作。我們會為你提供2500美金的成長計劃津貼,在項目期間減輕你的經濟壓力。同時,項目報導本身產生的差旅、研究等支出,我們也會你為你報銷。
- 發表機會。你的報導完成後,端傳媒會以文字、音頻或其他出版形式進行發表。
- 學院網絡。「端傳媒專題記者成長計劃」所連接的是這個生態中一個又一個的你,參與到計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互相學習和幫助的夥伴。你將會成為這個不斷延續的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而你在這個網絡中遇到的所有人,都會是你職業發展道路上的同伴。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