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Whatsnew

對多國開放免簽便利,中國促進外國人回流成效如何? | Whatsnew

數據顯示中國大力推動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效果暫時不盡人意。

2024年3月22日,身着明清宮廷服飾的外國遊客在北京參觀故宮博物院。攝:VCG/VCG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3月22日,身着明清宮廷服飾的外國遊客在北京參觀故宮博物院。攝:VCG/VCG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曹風

刊登於 2024-06-26

#中國旅遊業#中國與世界#外資#COVID-19

6月24日,江蘇省蘇州市一輛日僑學校校車在公交站台接送學生時遭遇襲擊,一對日本母子受傷。據蘇州市公安局蘇州高新區分局翌日通報,行兇者為一名52歲男子,系「近期從外地來蘇州無業人員」。

日本駐華大使館事後表示,最近中國各地的公園、學校和地鐵都發生了傷人事件,呼籲在華日本人「外出時一定要注意周圍的情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則回應,「類似這樣的偶發事件,在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有可能發生。」

更早之前的6月10日,4名來自美國愛荷華州康奈爾學院的教師在吉林省吉林市的北山公園遇襲。

吉林市公安局船營分局事後通報,一名崔姓男子在與一名外籍人士碰撞後持刀刺傷該外籍人士和三名同行外籍人士,以及上前阻止其行兇的一名中國籍遊客,受傷教師無生命危險。該通報同時確認,四名外籍人士來自美國愛荷華州康奈爾學院,受邀在北華大學授課。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1日回應媒體稱,事件為「偶發事件」,不會對中美人文交流的正常開展造成影響。據美國愛荷華公共廣播電台報導,受害者之一的大衛·扎布納 (David Zabner)說:「警方告訴我們,刺傷他們的中國人失業了,運氣也不好,我們一行人中有人碰到了他。」

美國國務院亦在11日回應,稱已獲悉有關該起刺傷事件的報告,並且正在監測事態發展, 「三名美國公民均在接受治療,並計劃出院後返回美國。」

類似事件頻發讓目前中國嘗試「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吸引外國人士前往中國的努力蒙上了一層陰影。

2023年12月的中央工作經濟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遊的堵點。」(延伸閱讀:《中國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危機下求穩不提「房住不炒」》

在此之前一個月,習近平就在訪美期間,試圖通過民間交流打開缺口,以提高美國社會對於中國的好感。習近平在美國與拜登會面後,出席舊金山的一場商界晚宴,在演講中表示中方未來5年願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延伸閱讀:《台灣、芬太尼、氣候,「戰術緩和」的拜習會談了什麼?》

隨後中國在官方層面的輿論造勢與落地執行都開始有所推進。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2024年1月發布一篇題為《為中美友好注入「青春力量」》的文章,其中提到習近平在給「美國艾奧瓦州友人薩拉·蘭蒂」的回信中寫到:「中美關係取得的成就,首要歸功於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中美關係繼續向前發展,更加需要依靠兩國人民。」

而據中國新聞網報導,來自華盛頓州林肯中學及斯蒂拉庫姆中學的24名學生於2024年3月從舊金山出發開啓訪問中國的行程。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代總領事宋國選在送行儀式上強調,希望這些學生能「看到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回到美國後能分享自己在中國的經歷」。

COVID-19 疫情期間,中國曾制定嚴格的外國人入華政策,包括從2020年3月起暫停外國人持目前有效來華簽證和居留許可入境,針對日本、韓國暫停簽發口岸簽證以及暫停部分國家公民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等。

中國強力推行「動態清零政策」並實施嚴厲的出入境管制導致外國人入華數量一度出現暴跌。根據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2019年全年中國的外國人入出境達到9767.5萬人次,到2022年該數據跌至447.3萬人次

2022年末,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並結束了 COVID-19 近三年的「乙類甲管」。而在驟然放開疫情管制措施並度過了第一波大規模感染潮後,中國就一直嘗試重新開放邊境,以推動旅遊業及整體經濟復甦。(延伸閱讀:《一年後的阿姆斯特丹:社運低潮期的白紙週年紀念現場》

2023年3月15日零時起,中國開始恢復2020年3月28日前簽發且仍在有效期內的簽證入境功能,同時開始簽發包括旅遊簽證在內的各類簽證;2023年7月26日,中國恢復對新加坡、文萊持普通護照來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和過境人員15天入境免簽政策。

2024年6月23日,中國重慶,兩對大熊貓雙胞胎在動物園舉行的五歲生日派對上享用水果製成的生日蛋糕。攝:Li Hongbo/VCG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6月23日,中國重慶,兩對大熊貓雙胞胎在動物園舉行的五歲生日派對上享用水果製成的生日蛋糕。攝:Li Hongbo/VCG via Getty Images

至此,中國的簽證及入境政策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一致,但上述政策調整並未完全恢復外國人來華信心。整個2023年,中國的外國人入出境數據恢復至3547.8萬人次,僅達到2019年的36.3%。而中國開始從另一個方向着力,加大吸引外國人來華的政策力度。

2023年12月1日和2024年3月14日,中國先後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6國和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6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2024年6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訪問新西蘭與澳洲期間,宣布將把該兩國也納入單方面免簽國的範圍。而就在6月24日,中國還宣布對波蘭實施單方面免簽政策,允許波蘭公民免簽入境中國逗留15日。(延伸閱讀:《李強出訪澳新兩國,着重熊貓外交、免簽旅遊與恢復貿易》

2024年以來,中國已經陸續與新加坡、安提瓜、巴布達、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簽署或延長了互免簽證政策的協議。

2024年1月11日起,中國還推出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包括簡化簽證申請材料提交程序、放寬口岸簽證要求等內容。國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長劉海濤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應道,此次措施推出的考慮之一是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擴大高水平開放」。

在簡化簽證與放寬入境政策之外,中國還嘗試提供更多針對外國人入境旅遊的便利措施,涵蓋支付方式以及旅館入住。

2023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就提到要「完善入境旅遊服務」。2024年3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將針對來華人員使用支付寶、微信綁定境外銀行卡成功率低的問題,要求、指導支付寶、財付通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綁卡效率。同時還將推出包括將外國人單筆交易限額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計交易限額由1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等措施。

5月24日,公安部、商務部、國家移民局針對「外國網民留言」聯合作出答覆,要求旅館業不得以「無涉外資質」為由拒絕接待境外人員,稱將「指導監督旅館業進一步改進涉外接待服務能力,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水平」。

在塑造「擴大高水平開放的」口徑下,中國各主要媒體一再強調中國的出入境數據穩步提升,「政策積極效應不斷顯現」。但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4月最新公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外籍人員入出境達1307.4萬人次,以此推算全年入出境人次約為5229.6萬,僅恢復至2019年的53.5%。

作為對比,世界旅遊組織2024年初發布的《世界旅遊業晴雨表》指出,截至2023年底,國際旅遊業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的88%。其中歐洲是接收全球遊客最多的地區,達到了疫情前水平的94%,非洲的遊客人數恢復到了疫情前的96%,美洲恢復到疫情前90%。

入境外籍人次下降直接影響的不止是旅遊業。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至5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125.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了28.2%。商務部發言人對此回應,稱「實際使用外資規模仍處於歷史高位,金額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去年高基數影響」。

但實際上,2023年1至5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74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僅為0.1%。同期而言,增長率更高的反而是2021年的同比增長35.4%、2022年的同比增長17.3%。這意味着,中國一系列推動「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措施並未立刻對外商投資產生顯著的影響。

外籍人士及其資金在中國可能面臨的安全風險也在阻礙其迴流。現階段美國仍將中國列為3級旅遊警示,呼籲美國人重新考慮訪問或加強警惕,理由是中國存在「任意執行當地法律」、出境禁令和不當拘留的風險。而美國持續因對俄出口及涉及新疆強迫勞動為由制裁中國企業,中國亦陸續採取反制措施,包括近日因美國對台軍售而對美國軍工巨頭洛馬及三名高管實施制裁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