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端聞 | 新聞播客

中國電動車能否拯救中國經濟?|端聞 Podcast

從「閉門造車」到「開門賣車」:中國電動車面臨什麼挑戰

2023年10月25日,中國金華,電動汽車新創公司工廠的組裝線。攝:Hu Xiaofei/VCG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10月25日,中國金華,電動汽車新創公司工廠的組裝線。攝:Hu Xiaofei/VCG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特約撰稿人侯奇江,端傳媒音頻製作人陳莉雅

刊登於 2024-06-21

#中國電動車#芯片#電動車#新能源汽車#汽車製造

感謝你支持「端聞」,我們希望更多地了解你對「端聞」的想法 >>>立即填寫問卷

端聞 podcast 的報導和製作都依賴端傳媒會員的訂閱付費支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播客報導,請成為端傳媒會員,支持我們持續產出,也讓更多人透過音頻獲取深度報導和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可享端聞聽眾特別優惠:暢讀月費會員9折暢讀年費會員85折尊享年費會員8折

收聽並關注「端聞」YouTube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或使用節目的 RSS Feed,在任意播客應用訂閱收聽。


今年6月,歐盟表示中國的電池電動車(BEV)價值鏈受益於不公平的補貼,並於7月4日起加徵「臨時反補貼稅」,此舉措再次將中國電動車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如今,中國電動車行業被比喻成「鬥售場」,目前有近50家電動車企業,共提供近90個品牌和400多款車型,但大多數企業仍處於虧損狀態。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整體市場需求正在放緩。在這種情況下,尋求海外市場的銷量以及降價促銷成為必然選擇。然而,要拓展海外市場,又面臨各國的關稅壁壘及科技封鎖。

電動車作為中國經濟轉型的象徵之一,自2005年起,中國政府積極推動電動車產業,通過高額補貼和政府採購支持行業發展。早期的補貼政策導致了產業內「騙補」現象的出現,地方政府與車企形成利益共謀。自2016年起,政府調整政策,實施本土保護主義措施,推動本土企業技術突破。

儘管這些扶持政策讓中國在電動車的動力電池技術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並誕生了像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這樣的代表性企業,但整車技術中的另一個關鍵零部件——車載芯片,到2024年國產化率仍然不足10%。中國在芯片技術上「彎道超車」的嘗試,同樣遭遇了中美貿易戰的激烈狙擊,而車載芯片正是下一階段電動車智能化、無人化的關鍵。

因此,中國不僅無法「閉門造車」,還需要「開門賣車」,這些產業政策的力量有限,並非萬能。

本期「端聞」,端傳媒特約撰稿人侯奇江為你深度解析中國電動車是如何成為中國經濟的「新質生產力」之一?它又能否真正拯救中國經濟?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podcast@theinitium.com


【製作團隊】
出品:端傳媒音頻
監製:甯卉
主持:甯卉
編輯:HY
製作人:陳莉雅
剪輯、聲音設計:「韁河媒體工作室」王伯維、Alex Sun、Waven
主題音樂:Axel Kacoutié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