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大陸深度

高考生舉巴勒斯坦國旗:中國「遺忘世代」的世界觀,呈現出何種樣貌?

一邊支持巴勒斯坦,一邊支持俄羅斯,年輕世代的新「主權」論或可解釋這種矛盾。

端午節期間,中國多地出現民衆展示巴勒斯坦國旗。圖:網上圖片

端午節期間,中國多地出現民衆展示巴勒斯坦國旗。圖:網上圖片

塗米

刊登於 2024-06-18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中國輿論#國際關係#俄烏戰爭#輿論觀察#巴勒斯坦

2024年6月9日,中國高考結束。許多媒體和自媒體守在考場,採訪剛高考完的考生,這是每年常規又受歡迎的新聞選題。藉着這些鏡頭,一些中國高中生以罕見的行動表達了對巴勒斯坦的支持。

根據網絡流傳的短視頻,在中國各地,有不同的考生披着巴勒斯坦國旗衝出考場。一則短視頻顯示,有兩個學生展示了中國國旗和巴勒斯坦國旗後,被警察沒收旗幟並帶走。另一則短視頻中,採訪者要求考生「給班上的某位女同學留下一段話」,受訪學生沒有理會這個話題,接過麥克風說:「從河流到平原,巴勒斯坦終將獲得解放。」(應為「從河流到海洋」,視頻中學生口誤或錯記。)這些短視頻大部分已經被刪除。

還有一名學生,接受黨媒《石家莊日報》採訪時說了兩個願望:「我希望台灣早日回歸,希望巴勒斯坦早日和平。」這則短視頻仍然能在《石家莊日報》的官方視頻號上看到。

巴勒斯坦文宣在中國的形成

中國民衆在線下揮舞巴勒斯坦國旗、在線上傳播巴勒斯坦文宣,是中國政府在加沙戰爭中的親巴勒斯坦立場的衍生品,但同時也是嚴厲管控政治表達和新聞自由後的漏網之魚。

中國高中生身披巴勒斯坦國旗的視頻,已經在短視頻平台上消失。其他中國人揮舞巴勒斯坦國旗的圖片和視頻,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審查。但在中國的網絡中,巴勒斯坦國旗作為一個政治符號,已經建立起了廣泛的公衆認知,成功以正面形象,躋身排他性極強的中國輿論場。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