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你哥影視社:紀錄片之中有罷工和抗爭,也有夢境般的日常

新作《公園》獲獎,你哥影視社與我們談了談如何用直播片段重現罷工,鯨落般地理解素材。

你哥影視社的三位成員蘇育賢、田倧源、廖修慧。攝:陳焯煇/端傳媒

你哥影視社的三位成員蘇育賢、田倧源、廖修慧。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謝以萱

刊登於 2024-06-16

#台灣紀錄片#紀錄片

【記者按】你哥影視社,是一支完全由素人組成的電影製作團隊,成員包括藝術史研究者廖修慧、建築師田倧源與視覺藝術家蘇育賢。成立於2017年,因為黃春明的小說〈莎喲娜啦・再見〉讀書會而結緣,以台南作為生活與創作的基地,關注當代勞動者的現實處境,利用大量田野調查、讀書會、工作坊及集體敘事等方式生產影像。

今年五月在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世界首映,並獲得亞洲視野競賽首獎的《公園》(Taman-taman),是你哥影視社出品的最新作品,由公共電視委製和共同出品。影片以台南公園為拍攝場景,描述兩位印尼詩人,夜夜在公園裡相會聊天,如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那般,漫談他們白晝的所見所聞,而攝影機則在一旁靜靜地捕捉他們詩意的談話,從中折射、結晶出對於日常生活、未來理想的各種想像。

初春的一日午後,我與你哥影視社的三位成員廖修慧、田倧源、蘇育賢相約台南公園,就正好在他們拍攝《公園》這部電影的那張樹下的石桌,桌上擺了數罐伯朗咖啡EX雙倍濃縮,恰如影片中的場景那般,正當我還在驚訝於「怎麼這麼多罐」時,蘇育賢遞給了我一罐說邊喝邊聊吧,剝地一聲拉開拉環,咕嘟咕嘟灌下幾口。我拿出了包裡在公園入口的便利商店買的啤酒,一夥人就這麼一口雙倍濃縮,一口啤酒地聊了起來。

《宿舍》片場。圖:你哥影視社提供
《宿舍》片場。圖:你哥影視社提供

你哥影視社的成員剛剛結束在橫濱三年展的佈展工作回到台南,該展展出以 2018 年汐止的百位越南籍女工罷工事件為題的作品《宿舍》(Ký Túc Xá),他們在橫濱美術館裡重新搭建「移工宿舍」,並在現場設置多個屏幕,播放當年許多未被剪入《宿舍》的影片片段,那些片段,是你哥在拍攝《宿舍》時累積的影音素材。談到在美術館裡的佈展過程,三位成員眉飛色舞地分享著他們如何在橫濱當地尋找合用的材料裝點「宿舍」,如何在另一個新的空間裡再一次從無到有搭建起「宿舍」,那身體勞動的搭建過程,將他們再次拉回當年的拍片現場。

當時,蘇育賢在社群媒體看到越南女工罷工的直播,他們發現直播裡的女工們幾乎每一位也都拿著手機在直播,「有的女工向大家介紹宿舍裡的空間,透過直播鏡頭介紹、選角度給大家看。每個人想呈現的、想講的事情都不一樣,所以會看到同一事件,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角度與辯論的空間。」

他們試圖在這些直播素材上,「還原」出一個移工在宿舍罷工的田野現場。整體形成一個得以在現下回返的,由帶有紀實性質的影音與文字架構起的時空。

田倧源說這些散佈在網路上的直播們,為事件本身提供了不同的敘事角度,而這些直播影片到底在拍些什麼、說些什麼,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於是,他們將網路上關於此罷工事件的直播通通搜集起來、存檔下載,並將影片整理出事件時間軸,把不同人拍攝的影片時間全部同步,再找來越南語譯者陳氏碧庄將影片裡的談話內容翻譯,甚至是直播下的留言都通通翻譯出來,試圖在這些直播素材上,「還原」出一個移工在宿舍罷工的田野現場。而這個田野現場,甚至是超越宿舍的罷工現場,因為還加上了網路互動留言的「現場」,整體形成一個得以在現下回返的,由帶有紀實性質的影音與文字架構起的時空。

「我們從這些素材了解移工們的宿舍原來是長這樣、為什麼這樣佈置,空間是如何被運用,她們在討論與在意的事情是什麼。每個人對罷工的想像與慾望其實不太一樣。」田倧源說道。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