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香港禁膠餐具亂象背後:「現在好像只得一條不環保的死路」

市民不習慣自備或借用餐具,可再想辦法鼓勵,「但現在政府是沒有費力去想多一步。」減廢藍圖畫到紙餐具,就斷了尾。

香港的綠色餐具。攝:林振東/端傳媒

香港的綠色餐具。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特約記者黃妍萍

刊登於 2024-05-13

#香港餐飲業#氣候和環境#環保#都市生態#香港

在大雨頻頻的4月底,送貨司機阿業剛買好飯盒上車,左轉右轉,找到一條較廣闊的路暫泊。他手剛離開軚盤,馬上就捧起飯盒,翻開膠袋裏的餐具,「幸好」今天是膠羹——「紙羹吃着吃着會沒了半支。」說着他趕緊扒飯,邊略顯惶惶地不斷看倒後鏡,「(交通警)一來就要走,想走也不給你走。」趕起來連飯帶羹撒手一丟就要驅車前奔。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香港《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下稱限塑令)首階段實施前,已有食肆開始轉用非塑膠餐具。網上隨即瘋傳多幅紙匙羹軟淋、木羹舀不到湯、紙盒漏汁的照片。

走塑的亂象在市民的日常三餐裡上演,一片罵聲指向「環保L」(環保人士)、環保政策。送貨司機、救護員在繁忙的日程中為餐具惆悵;部分人認為若非特殊職業,自備餐具並不困難,有辦公室員工準備長期自備餐具,但不滿於政府推行政策的方式。另一邊廂,端傳媒走訪大小餐廳,最常聽見的是:「我們都很頭痛。」「生意已難做,那是百上加斤。」製作綠色餐具的供應商則忙於收集意見、改良。

當限塑令碰上香港的急速工作節奏,和面臨經濟困境的餐飲業,各人正面對怎樣的處境?全球微塑膠危機早已經淹至,但只談禁膠而繼續即棄,也引發真假環保的爭議。有人提倡借用餐具系統,外國早有先例,香港也有商家和環團正在嘗試,未來有條件全城推行嗎?在市民和餐飲老闆的煩惱,與走塑的願景之間,政府的角色又是什麼?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