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九龍城寨之圍城》:沒有蟑螂、老鼠與惡臭,如何在五感失衡的九龍城寨復仇

將九龍城寨比作香港,「龍捲風」比作守護香港的前輩,可那個香港、那些前輩,都太美好、抽象、失真乃至別扭了,以至有點弄巧成拙

《九龍城寨之圍城》劇照。

《九龍城寨之圍城》劇照。

特約撰稿人 朗天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4-05-14

#古天樂#九龍城寨#圍城#港人離散#香港電影

80年代的香港,越南偷渡來香港的小子一心購買假身份證,在地下黑拳嶄露頭角,卻因不肯加入黑社會而被盯上,不忿之下誤搶白粉闖入彼時香港的三不管地帶——九龍城寨。那是傳奇人物「龍捲風」的地盤,他輾轉收留了小子,令他有了「家」,直到數年後小子被迫離開、歸來、再復仇,戰鬥間幾從高處墮下的他被平地捲起的風救起,吹回天台,助他手刃仇人⋯⋯

以上是《九龍城寨之圍城》的主敘事弧。風是一個人,也是一個隱喻。編導找來古天樂飾演這陣「龍捲風」——一個關懷和照顧寨內居民達到無微不至的大家長,堪稱影片之「刺點」(punctum)。刺點當然相對於知面(studium)而論。大抵不會有觀眾看不出:鏡頭下的九龍城寨,就是香港之寫照。

作為現實中的「城中之城」,九龍城寨被當時已晉身國際都會的香港包圍;可影片對城寨外圍的城市生活鮮有著筆,小子主角陳洛軍(林峯飾演)本來一心做個寨外香港人,後來卻發現自己根本就擁有香港市民身份,反而再不捨得離開城寨。

九龍城寨在此的形象,並非此前香港電影中那種幾乎是癌細胞式的存在;而更像是香港的「核心」——彰顯香港核心價值之地。而那核心價值,大抵就是以大家長作為基礎,以小子們作為繼承和補充。

九龍城寨在香港電影中的出現,有1982年《城寨出來者》(藍乃才導)、1984年《省港旗兵》(麥當雄導),以至最近2017年的《追龍》(王晶與關智耀合導)。但這部戲裡九龍城寨的形象,卻不同於此前這些電影所描述的那種屬於癌細胞式的存在;而更像是香港的「核心」,彰顯香港核心價值的地方。而那些核心價值,大抵就是以大家長「龍捲風」作為基礎,以小子們(以陳洛軍為首)作為繼承和補充。

大家長vs移民社會多元性

「龍捲風」是一個怎麼樣的角色,簡言之,就是華人文化大傳統的正面人物——義薄雲天,疏財仗義,鋤強扶弱;有擔當、有識見,既信守承諾,復救困扶危。最要緊的,就是在權力文化中可以站得住,扛起一個社團(其實也是黑社會,不過由於影片屬合拍片,基於大陸審批制度,刻意語焉不詳),立起一面旗幟,可以為人們帶來安全和希望的有能之士。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