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評論台灣深度

沈有忠:如何解讀台灣大選結果,賴清德新四年有哪些挑戰?

新政府雖然陷入朝小野大的結構,但不是完全無解的僵局。

2023年5月27日,新竹,民進黨2024總統大選參選人賴清德出席新竹市信賴台灣之友會成立大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3年5月27日,新竹,民進黨2024總統大選參選人賴清德出席新竹市信賴台灣之友會成立大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沈有忠

刊登於 2024-01-14

#政黨#台灣大選#民眾黨#2024台灣大選#政黨票#賴清德#民進黨#國民黨#柯文哲

(沈有忠,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2024年全球有高達四十多國將舉辦選舉,開年的台灣選舉,也是備受全球關注的一場。因為台灣的這場選舉,不只影響台灣的前途與未來,也牽動地緣政治甚至全球民主的前景。

1月13日的選舉結果,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在三腳督的激烈競爭下,以558萬票,40.1%的得票率當選為下一任的正副總統。對外而言,兩岸與國際關係有望延續蔡英文總統過去八年的路線。在此同時,國會的選舉則是沒有單一政黨過半,由於民進黨沒有守住過半的席次,對內而言,未來的府會關係也將充滿挑戰。以下分成五個面向,討論這場選舉的結果,對未來的台灣政局以及兩岸與地緣政治的影響。

2023年11月12日,新竹,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出席黨籍新竹市立委參選人鄭正鈐競總成立大會,攤販出售國民黨的紀念品。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3年11月12日,新竹,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出席黨籍新竹市立委參選人鄭正鈐競總成立大會,攤販出售國民黨的紀念品。攝:陳焯煇/端傳媒

政黨重組:三黨結構的形成

民進黨、國民黨都回歸基本盤,民眾黨靠著柯文哲出馬,大幅度收編四年前蔡英文總統的年輕選票。

因為這場選舉是總統與國會的同時選舉,因此要從選舉結果來看政黨實力的消長,必須綜合總統、國會席次、政黨票三個方向來檢閱。

先以結果來說,三黨沒有一個政黨全贏或全輸,讓未來四年的政黨政治進入一個趨於勢力均衡,權力結構不至於過度集中的結果。對民進黨而言,順利贏得總統並延續執政是首要任務,但卻輸了國會多數;對國民黨來說,輸了總統選舉,卻重新拿下國會第一大黨;而首次參選總統的民眾黨,總統選舉落居第三,且區域立委全軍覆沒,但在政黨票卻拿下三百多萬票,八席的立委席次讓該黨成功在立法院成為三黨不過半下的關鍵小黨,贏得的是未來與兩大黨談判的籌碼。

從總統當選者與政黨票的關係來看,民進黨的賴清德獲得558萬票,民進黨政黨票則是498萬,意味著有60萬張選票支持賴蕭,卻沒有支持民進黨。國民黨的侯友宜得票數是467萬,政黨票是卻高出九萬的476萬票,政黨票反而高於候選人,意味著侯友宜沒有替國民黨開疆闢土的能力,反而可能是政黨的「負資產」。民眾黨的柯文哲拿下369萬票,政黨票則是304萬,足足高出92萬,顯示民眾黨在一人政黨的格局下,是依靠柯文哲的魅力,在立法院衝出了三百萬票,成為關鍵第三黨的基礎。這個選票結果,和選前民調顯示,大多數年輕選民、中間選民成為民眾黨選票基礎若合符節。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