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台灣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第16任總統、副總統大選,並由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民進黨現任副總統賴清德,以及國民黨現任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三人共同競逐,這也是台灣第八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
除了總統人選,本次大選中國會113席次將全數改選,其中包含73席區域立委、34席不分區立委,以及六席原住民立委。
「數說2024台灣大選」將以系列報導,透過數據圖表,在選前為讀者呈現本次選舉的各種面貌,並進一步加以分析,呈現台灣論域場上所呈現的大選圖像。
而本文所引用數據,來自社群數據平台 QSearch 提供之臉書貼文資料庫。該資料庫涵蓋台灣超過100萬個臉書粉絲專頁發布的所有貼文,該擇選標準,先以人氣為指標,納入絕大多數追蹤數在3000人以上之粉專,再由團隊手動納入其他新設、小型粉專。
需留意的是,本資料庫只包含粉絲專頁,不及於在個人頁面上發言、未另外成立專頁的關鍵意見領袖(KOL)。因此,本文的分析並無法呈現台灣社群網絡的全貌,而是提供一個切片。
現在已經是一個很不一樣的年代了。不過十多年前,九二共識還曾是國民黨的「招牌菜」。
2012年總統大選期間,曾發生這樣一件指標性的事件:當時台灣最知名的企業家之一、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在選前一天召開記者會,雖未明言支持國民黨籍的馬英九,但發聲力挺九二共識,其用意再清楚也不過。
那天,王雪紅是這麼說的:「很難想像沒有九二共識的中間關係⋯⋯這代表兩岸的市場也安定,就代表我們公司的員工在這個環境裡面的生存、在這個環境裡面的工作,也是安定的。」
這樣的論述顯然是從經濟利益出發,宣稱唯有支持九二共識才能建立安定的經貿環境。有意思的是,在同一場記者會上,王雪紅也說:「有沒有九二共識,或九二共識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是政治人物與學者範疇。」無異於忽略其具體的政治意涵。台灣社會學家吳介民和經濟學家廖美的一篇研究,正是主張這種「獨重經濟,忽略統獨,支持九二共識」的論述,確實在民間發揮影響力,進而成為國民黨在2012年選舉中全面獲勝的關鍵因素。
十年之後,有些事情似乎仍停在原地。國民黨籍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仍宣示支持九二共識,而藍白合期間動作頻頻的前總統馬英九更是力主重回九二共識。同時,侯友宜和民眾黨籍總統候選人柯文哲都宣稱能與北京重新展開對話,而國台辦的回應仍舊堅持對話必須以九二共識為前提。
但是,台灣社會已經不一樣了。社群媒體的數據顯示,在本次和上次的大選期間,「經濟」早已不是台灣網路上對九二共識的主流討論方式。相反地,2019年香港的抗爭讓「一國兩制」的威脅深植人心,而2023年解放軍頻頻的軍事恫嚇,則讓「戰爭」成為關鍵。
雖然到了12月之後,藍營以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為首,在選戰最後階段重新強力捍衛九二共識,但這其實是相當晚近的現象,實際閱讀熱門貼文就能發現。在9月到11月之間,國民黨即使在帳面上支持九二共識,但幾乎已無意捍衛此一立場,只能夠「冷處理」綠營的持續批評——在那段時間,國民黨面對九二共識的策略,其實是「只能做,不能說」。
這個論點是以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上的貼文為基礎,觀察2023年9月至11月間,以及2019年的同一時期,社群上的人們如何討論「九二共識」。這篇文章的立論建立在兩組數據上:直接用篇數計算的比率,以及各篇按照熱門程度加權後的比率。兩組數據的分母都是所有提及「九二共識」的貼文篇數,分子則是「既提及九二共識,又提及某些關鍵詞」的貼文篇數。
這些關鍵詞共有三組:「經濟相關」包含經濟、繁榮、做生意,「統一相關」包含統一和一國兩制;「戰爭相關」則包含和平、戰爭與戰場。除了直接以篇數計算佔比之外,我們也利用 QSearch 所提供的技術,以讚數(含愛心等其他反應數)和分享數為篇數加權,越「熱門」的貼文權重越重,計算另一個佔比。
藉著這兩組數據,可以看出「社群上關於九二共識的貼文,還會同時談到什麼」,以及「當人們在社群上談及九二共識,含有哪些關鍵字的貼文贏得的注意較多」;而實際閱讀貼文,又可以瞭解是「誰在談」、「怎麼談」,互相結合之下,可以具體看出「九二共識」此一詞彙在兩次大選期間所牽涉的攻防。
九二共識漸與「經濟題」脫鉤
在2023年,「九二共識拚經濟」相關論述在社群上已經失聲。
不論是2019年還是2023年選前,社群媒體上「九二共識」相關的貼文都已經不常與經濟相關詞彙掛勾;從下面的圖表上可以看出,不論是否以熱門程度加權,社群上討論九二共識時提及經濟相關關鍵詞的頻率,在2019年明顯少於「統一」、「一國兩制」,在2023年則大幅落後「戰爭」、「和平」等。
在2019年9月至11月這三個月的期間內,提及九二共識的2045則社群貼文中,有337則貼文同時提到經濟相關的關鍵詞,只佔貼文總數18%;而在2023年同期,提到九二共識的篇數剩下815篇,與四年前相比不到四成,本身就已經顯示九二共識的討論度減弱,而在其中,提到相關關鍵字的篇數更僅有137篇,僅佔17%,與2019年同期相近,都不到兩成。如果用貼文的熱門程度加權後計算佔比,經濟關鍵詞的佔比則是27%(2019年)和21%(2023年),也顯然並非主流,都明顯低於戰爭與統一,顯示社群上九二共識相關討論多數無關經濟。
實際上,如果觀察這些同時提及「九二共識」和經濟利益的貼文,並以讚數與分享數為標準,取出兩年度受關注程度前十名的貼文,更能發現「以經濟理由支撐九二共識」的論調,在2023年的狀況甚至比從上方引述的數字看來更為冷門。
因為,這些同時提及兩者的貼文,竟也並非宣揚九二共識將能帶來的經濟利益。恰恰相反,在2023年的前十名中有八篇通通來自泛綠或泛台派陣營。在其中幾則貼文裡,九二共識和經濟兩組詞彙分屬不同段落,並未合併討論;而確實串聯九二共識和經濟議題的貼文,則可以分為兩大類別:其中一類強調九二共識等同習近平的「一個中國」原則,因此認為台灣的經濟發展不應以之為基礎。比如,2023年十大熱門貼文中,就有四篇來自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明確表示以九二共識為對話基礎無法帶來平等的經濟互惠關係,仍須面對軍事威脅。另一類貼文則倡議一套新的經濟成長策略,全球佈局,不須依靠中國,所以更無須支持九二共識。
相對地,十篇中只有一篇來自泛藍陣營,來自「文茜世界周報」。這篇貼文是台灣資深媒體人陳文茜的演講稿,內文雖然同時提及九二共識和經濟,但兩者分屬不同段落。她先向以德國人為主的聽眾解釋九二共識為何將會導向統一(兩岸在九二共識下簽和平協議,之後可能再一步步限縮九二共識的定義,完成統一),再陳述她認為如果中國經濟下滑,可能提升習近平攻打台灣的動機。亦即,這篇文章非但不是以經濟理由支持九二共識,甚至還提出許多綠營政治人物和支持者絕對會同意的觀點:九二共識最終意味著統一。
而前十名中來自柯文哲陣營的唯一一篇貼文,則來自柯文哲競選總幹事黃珊珊,同樣不支持九二共識。該篇貼文轉發《彭博社》對柯文哲的專訪,在專訪中,柯文哲提出九二共識在台灣已遭到「污名化」,不過,他迴避提出實質的新主張,而是說會向北京表示「九二共識在台灣沒有市場,我們是不是應該換另一個名詞?」並表示,將首先與北京討論文化及體育交流等「沒有爭議的領域」,再轉向經濟問題。根據這樣的論述,九二共識反而已成為雙方對話的阻礙,必須繞開、至少得「換個名詞」,才可能討論經濟等問題。
顯然,在2023年,「九二共識拚經濟」相關論述在社群上已經失聲,2012年商界力挺九二共識的光景顯然已經不再。相較之下,2019年則可以說是此一論述策略的最後一抹餘暉。
在2019年提及經濟與九二共識的十大熱門貼文中,有兩篇來自當時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一篇來自前總統馬英九,仍能看見馬英九時期經濟論述的殘留。韓國瑜其中一篇貼文中,提及「民進黨只會不斷污名化九二共識,但卻拿不出更好的主張解決兩岸問題,更無法保障兩岸在經濟文化上正常交流的民眾權益」,仍隱然認為九二共識是達成「經濟文化上正常交流」的手段。
至於馬英九的貼文,則批評「蔡總統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失去建立27年的互信基礎,雙方關係陷入谷底,陸客大量減少,觀光產業雪上加霜,共軍軍機繞台更成為常態」,更是重唱其執政時期最為拿手的曲調:要有九二共識,才能迎來中國觀光客,經濟才能發展──換言之,與這次選舉不同,在四年前的2019年,國民黨方面仍曾以經濟理由為九二共識辯護。
至於泛綠陣營方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立法委員林昶佐(編按:林昶佐曾為時代力量創黨元老,但因與黃國昌路線之爭在2019年8月退黨,今年11月加入民進黨),共有兩篇貼文進入前十名。在這兩篇貼文中,他提及「中國透過科技以及經濟力對許多國家滲透、干預言論自由、介入民主體制」,批評九二共識帶來的並非經濟機會,反而是讓中國更能透過經濟力量帶來威脅,而這種論述策略可以說是2023年民進黨強調經濟安全的先聲。
兩次大選中,「一中」威脅的不同樣貌
在2019年,九二共識在社群上所受到的關注高比率與一國兩制與統一相關;在2023年,焦點多放在戰爭的威脅。
如果已經不是著眼經濟,那人們在9月至11月怎麼談論九二共識?這道問題的答案在兩次大選並不完全相同。
在2019年,由於香港反修例運動的影響,引發台灣民眾對「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一國兩制」的擔憂,九二共識在社群上所受到的關注高比率與一國兩制與統一相關,占總貼文數超過一半,高達56%,以熱門程度加權後更高達62%。而到了2023年,隨著解放軍軍演、軍機繞台等事件發生,「戰爭」則超越「統一」問題,成為社群媒體上提及九二共識時更常出現的關鍵詞,佔貼文篇數43%,明顯高於統一與經濟,經熱門程度加權後,佔比更來到過半的52%。
在2023年9月到11月期間,社群上對九二共識的討論,焦點多放在戰爭的威脅。例如,第一名的貼文來自粉絲專頁「貓與邪佞的手指」,提及總統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也不明言獨立」、「但如今大家都看見,想透過軍力威脅改變現狀的是北京」。這樣的想法在熱門貼文第十篇也有出現,該篇貼文由行政院陸委會發出,認為強推九二共識的中國才是破壞台海和平的麻煩製造者。另外,企業家曹興誠發文回應馬英九倡議重回九二共識的演說,是「不去譴責中共對台灣日益加重的武力威脅」,「替中共掩飾其元凶角色」。這些貼文的重點,都在於主張強逼台灣接受九二共識的北京當局,才是真正危害和平、破壞現狀的一方。
以此為基礎,另一些貼文甚至更進一步陳述九二共識為何不足為恃:包含兩則賴清德的貼文,以及普遍被認為屬泛藍陣營的資深媒體人黃暐瀚分享對賴清德的專訪,都能看到賴清德宣示延續蔡英文建立的框架,認為以九二共識換取和平只是「誤人誤己」的「謊言」。相對地,賴清德主張提升國防嚇阻能力,並且持續與美國等西方民主國家結盟,才是維護和平、避免戰爭的正途。
相對地,藍營如果提及九二共識和戰爭,則是指控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就將挑起戰端。這點並不令人意外,但真正值得注意的是,社群上這樣的聲音不大,且最大聲的說話者更並非來自藍營主流。進入前十名的泛藍貼文有二:一個案例是新黨籍的台北市議員、立委候選人侯漢廷,他主張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造成兩岸貿易受阻、共軍擾台,根本是「假和平」,而非馬英九時期的「真和平」。另一個案例則是同為台北市議員、同樣正在競選立法委員的國民黨政治人物羅智強,轉發馬英九對九二共識的宣傳詞。新黨在台灣的統獨光譜屬於極端,且侯漢廷拒絕與同選區國民黨籍候選人張斯綱協調,導致泛藍分裂;至於羅智強,不但是馬英九曾經的子弟兵,而且在黨內也屬於鷹派,言論通常以深藍為目標客群,並且曾數次與黨中央發生衝突,兩人都不能算是泛藍主流。
相較之下,如侯友宜、朱立倫,以及其他較溫和的國民黨主流政治人物,幾乎全面放棄以「戰爭與和平」為九二共識辯護。事實上即使擴大到熱門程度前30名,泛藍陣營上榜的貼文仍然不多,只有柯智恩(智庫執行長,不分區第二名)稱得上主流政治人物,且只是質問賴清德「抹紅在野黨,說接受九二共識和推動兩岸談判就是放棄主權,這要如何讓全體社會為和平來共同努力?」,針對的是她所謂的「抹紅」行徑,並非以和平為號召正面力挺九二共識。
其他進入前30名的泛藍人物則包含黃智賢、蔡正元等統派,深藍粉專「政客爽」,以及同屬黨內鷹派、本次未被排入不分區立委名單的鄭麗文。即使國民黨這次確實以「和平」為選戰主軸之一,但主流政治人物仍少有提及九二共識——即使這仍是他們的政策立場。
而今年這樣的選戰主軸,其實也並非台灣選舉的定律。一些讀者可能以為,面對中共從未放棄武力犯台,戰爭與和平應該一直都是人們討論九二共識的主軸。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在上次大選之前的2019年9月至11月,提到九二共識的貼文中只有29%同時提及戰爭相關的關鍵詞,以熱門程度加權後僅達28%。
相對地,那一年提及九二共識的貼文中,多數著重被統一、一國兩制框架的威脅,佔比超過半數。
而且,這樣提及統一或一國兩制的貼文,熱門程度前十名全由綠營政治人物和支持者包辦。這些貼文經常訴求「借鏡香港」,向讀者傳達一國兩制之恐怖與不可行。而同時,由於習近平在年初的《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談話中,將九二共識詮釋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完全不談國民黨所強調的「各自表述」,又進一步表示中共「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基本方略」,綠營因而主張接受九二共識等於是接受一國兩制。這兩點互相結合,成為社群上的論述主調。
而國民黨對此幾乎無力反擊,依熱門程度排序相關貼文,要一直到第22名才出現泛藍陣營的聲音。該篇來自該黨官方帳號,表達「國民黨堅決反對『一國兩制』,也堅決反對台灣獨立,我們堅守『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國民黨面對九二共識導向一國兩制的質疑,已無法正面回應。該篇貼文發佈於10月2日,香港的運動已持續超過一季,國民黨卻仍只能表達反對一國兩制,並重申國民黨詮釋中的九二共識仍有各表的成分。
前30名內,除了國民黨這則貼文之外,來自泛藍陣營的只有另外一則,同樣未能回擊九二共識將導向統一、導向一國兩制的論點。該則貼文發佈於10月24日,是媒體人黃暐瀚宣傳自己對蘇起的專訪。貼文中,他稱呼蘇起為「九二共識的創造人」,並堅持「對岸後來顯然接受了這個名詞與模糊空間」。蘇起並示警,「如果習近平因台港政策失敗,且『一國兩制』嚴重受挫,面臨國內極大壓力」,兩岸關係可能「地動山搖」。
在這篇貼文中,這兩位分屬學界和媒體界的藍營代表人物聯手,卻都仍無法論述九二共識為何不必然等於一國兩制,相反地,在提到一國兩制的文句中,重點反而是警告香港一國兩制的失敗將讓習近平對台灣更為強硬。亦即,在2019年的社群上,藍營沒有任何有力的聲音可以正面迎戰泛台派的論述,說服人們九二共識不必然將「讓台灣變成下一個香港」。
大選衝刺階段,九二共識從「地下主張」冒出地表
直到12月,國民黨才開始正面迎戰「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的質疑,爭奪九二共識的定義權。
更全面來說,許多人以為台灣每場選舉都是「親中」與「抗中」之間的選擇,這樣的說法並非全然錯誤,卻也不精確。實際上,如果把選舉比喻成考試,「對中關係」一直都是必考科目,但每一次考試的出題方向與偏重卻非常不同,有時著重經濟,有時偏重主權,又有時,考試重點是放在戰爭與和平。這些都是更為具體且複雜的問題,並不能簡化成親中與否而已。
更精確的說法是,政治上,台灣選民有時覺得中國帶來龐大威脅,有時則不然。在2012年,國民黨成功說服台灣選民可以擱置政治問題、統一的威脅遠在天邊,因此不妨接受所謂的九二共識,以建立良好的對中關係,換取經濟利益。但這樣的說法在2014年的反服貿運動中被強烈質疑,終於宣告破產。
在2020年的選戰之前,國民黨的韓國瑜等人仍未完全放棄以經濟理由為九二共識辯護,但已經無力回天。相反地,在習近平談話和香港反修例運動的影響下,「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說法甚為流行。在這個背景下,社群上更能獲得迴響的討論方式,是抨擊九二共識將帶來統一,讓台灣被迫接受一國兩制。
而到了2024年選前,在軍機繞台、解放軍軍演等軍事威脅下,中國相關的討論則多數圍繞著「怎樣才真能帶來和平」。國民黨雖在政策上仍支持九二共識,而「一個中國」問題又顯然是兩岸討論的重中之重,但政治上,有了先前辯護失敗的經驗,一直到9月至11月,主流政治人物都仍不敢多提這個詞彙。在這段期間,資料顯示除了極端派之外,國民黨主流政治人物幾乎撤守九二共識相關討論,寧可讓綠營及其支持者繼續攻擊,也不加以辯護。是一直到12月、特別是趙少康加入選戰之後,國民黨陣營才又重新大張旗鼓重回此一戰場。
否則,在9月到11月期間,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等採取迴避的策略,九二共識彷彿成為不能見光的秘密。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陣營主要強調「反對台獨」,並不斷質疑賴清德擁抱台獨立場,只是不敢明說——即使,賴清德並非不敢明說立場,反而已經多次表示將延續蔡英文路線,認定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已是事實,因此將延續中華民國體制,不會也不須在任內推動正式獨立。
在反對連民進黨都不打算推動的台獨之外,當國民黨必須說明自己「支持」什麼時,在9月至11月期間也都儘量不提九二共識,改為強調以《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基準,雖應仍暗指符合「一個中國」框架,但顯然是刻意模糊處理九二共識。無怪,即使普遍被認為親近藍營的《聯合報》上都曾這樣說:「實際上要怎麼跟北京恢復對話與互動,是侯未掀開的底牌,可能也是美中最想聽到的答案。」
而此策略一直到12月才突然轉變,國民黨才開始正面迎戰「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的質疑,爭奪九二共識的定義權。比如侯友宜就在電視辯論會上表示「民進黨不要抹黑我們的九二共識,好像九二共識變成大陸那邊的九二共識」,宣稱國民黨版的九二共識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運作的九二共識,而趙少康也在辯論會上提出主張:「妳吃妳的牛排,我吃我的稀飯,這就是共識」,嘗試說服選民國民黨版的九二共識與中共版並不相同。
相對地,柯文哲則是一貫迴避九二共識相關討論,早在6月,他在被日本《朝日新聞》直接詢問態度時,就只說「中國本身並沒明示九二共識的明確定義,如果他當上總統的話,想向中國詢問九二共識的定義」,不肯做出主張,遑論積極為九二共識辯護。這個策略到選戰最後階段依然延續,面對賴清德在辯論會上質問自己為何接受九二共識時,柯文哲甚至指控這是「抹黑」,質問「我什麼時候說過接受九二共識」。但其實,柯文哲從未說不接受九二共識的實質內涵,而只是說「九二共識在台灣已經被污名化,且沒有市場,拿出來講大家都不高興,是不是換個名字來解決?」,言下之意,無非認為問題主要在於名稱,而非一中框架的實質內容。但不論如何,就選戰策略而言,柯文哲確實不願意為九二共識擔任代言人。
亦即,在本次選戰中前期社群媒體上的政治討論中,九二共識不但沒有市場,也失去了代言人——過去的經濟牌現已失效,國民黨在2019年又無力反駁「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到了2023年,即使藍營主打戰爭牌,主流支持者卻也不敢再提九二共識,而柯文哲陣營更是避之唯恐不及。是一直到選戰最後階段,國民黨才又重回此一戰場,嘗試為九二共識重新「洗白」,正面迎擊民進黨的質疑。
這是選戰策略的改變,卻不是實質政策內容的變動。本來,迴避就不等於放棄,不願承認也不等於切斷關係,在選戰最後階段,國民黨的「洗白」是否能夠真正化解選民的疑慮,讓選民相信九二共識下仍有中華民國持續獨立存在的空間,而柯文哲陣營會不會被迫針對一中原則的實質內涵具體提出立場,又或者能夠持續閃躲此一根本問題,將是大選走勢的一大重點。
可惜在中國國內看不到像樣地對九二共識的分析,導致現在中國人還以為九二共識就是中台之間的公約數。
从“经济”到“统一/一国两制”到如今的“战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