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深度

異鄉人:在倫敦一間無家者中心工作,我看盡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的失靈

當沒有人問起、想起、說起我們的名字,我們還算有名字嗎?

2019年2月1日,英國倫敦,無家者在鐵路軌露宿。攝:Leon Neal/Getty Images

2019年2月1日,英國倫敦,無家者在鐵路軌露宿。攝:Leon Neal/Getty Images

Alla Lau

刊登於 2023-12-16

#移英港人#社會福利#無家者#英國#異鄉人

【編按】:說到異鄉人,我們總是關心人到他鄉是否適應,以及原鄉的一部分如何被我們帶在身上行走;又或者,來到我們附近的是來自他鄉的人,從他們的視角,重啟對我們自己文化的認知。但另一方面,移居之後,人總是要活在當地的,他鄉的課題又會否嵌入我們的生命?我們又是否能以理解原鄉的精力,再去理解他者,直至那真的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四月到英,一直躊躇着要找新工。最後讓自己下定決心的,還是銀行户口上的數字。我在香港時,做過學術研究,又曾於慈善機構工作。然而,開始到處發CV才發現英國NGOs處理工作申請的效率奇慢,幾乎要四至六星期才有回音。我已經半年沒有工作,頹廢到底,就勞煩招聘中介先幫我找臨時工。

結果就找到一份,一星期後上班,工作地點是倫敦東部的一間無家者日間中心,我是一個小小的接待員(receptionist)。土生土長英國人的男朋友聽後,有點不知所措,一方面替我找到工作高興,一方面欲言又止:「倫敦的無家者情況很差,許多都有精神病,又濫藥,當中有些人還可能犯過罪。這不是一份容易的工作,你肯定要去上班?」

根據2023年倫敦議會(London Councils) 的數據,倫敦人口中平均每50人便有1位是無家者,每23位兒童中有1名無家,換言之,每1間教室之中也有1位無家的學童。倫敦為全英國無家者人口最多的地方,佔全國數字一半以上,現時約有17萬名無家者居於短期住所,當中8萬3千人為兒童。倫敦無家者數字於2013年至2023年之間急升54%。而這間中心的服務對象——露宿者,更於2023年攀升至1萬人以上;與2008-2009年相比,倫敦露宿者的數字一共翻了3倍。

我帶著休息了半年的幹勁、還有一份「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樂觀,上班去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