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香港深度

香港碼頭工人大罷工十週年:罷工與社運的相輔相成,在香港還能重現麼?

這樣大規模的罷工有可能再發生嗎?碼頭罷工對於今天的勞工有什麼意義?

2013年3月28日,香港葵涌貨櫃碼頭,碼頭工人在雷電交加之下在碼頭罷工。攝:Lam Yik Fei/Getty Images

2013年3月28日,香港葵涌貨櫃碼頭,碼頭工人在雷電交加之下在碼頭罷工。攝:Lam Yik Fei/Getty Images

麥德正

刊登於 2023-12-13

#工會#罷工#社會運動#香港

(麥德正,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幹事)

今年是「香港葵涌貨櫃碼頭大罷工」(下稱:碼頭罷工)十周年,碼頭工會舉行了一系列回顧活動,到來的參加者和記者,都問同樣的問題:這樣大規模的罷工有可能再發生嗎?碼頭罷工對於今天的勞工有什麼意義?其實,這些問題並不是「十周年」才給提出來,而是每談到碼頭罷工,都必然涉及,只是今天的社會環境跟十年前完全不同,而當年協助碼頭工人的「香港職工會聯盟」(職工盟)亦已解散,令這些問題有更深刻的意義。

2013年5月6日,碼頭工人以「半杯水勝利」結束40天的罷工,即是罷工之初要求加薪20-23%,最後與資方達成加薪9.8%,及一些改善待遇的協議。對於勞方來說,這結果不算理想。相對於罷工「半杯水」的結果,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罷工所引起的廣泛民間聲援和支持。當時媒體在輿論上支持,廣大市民和各團體出錢出力,捐贈物資和金錢,探訪露宿的罷工工人,參加聲援遊行及集會等。有些積極的市民和團體更發起行動,向和黃集團示威和施壓。碼頭工人罷工引起強烈的社會共鳴,足比擬2007年紮鐵工人36天罷工,而市民對碼頭罷工的金錢和物質支援,更數倍於紮鐵罷工,十分罕見。

有意見認為,公眾如此的規模的支援和參與,就是一場社會運動,而這場「社運」也就是碼頭罷工的一個主要部份。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