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根廷大選親歷記:不想再做「南美最有文化國家」,他們平靜選出狂人總統

米萊當選,傷害最大的是經歷過獨裁時期的裴隆主義者。因為它代表的是軍政府幽靈的一種脫敏回歸。

阿根廷大選親歷記:不想再做「南美最有文化國家」,他們平靜選出狂人總統
2023年6月14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自由黨總統候選人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 在政治電視節目受訪後擺姿勢拍照。攝:Tomas Cuesta/Getty Images

Jaime 是一名華人律師,和阿根廷女友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首府拉普拉塔市(La Plata)。2017年定居阿根廷開始,Jaime 經歷了一右一左兩任政府,目睹了阿根廷的經濟逐漸惡化、失控,直到走向危機。

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將會是 Jaime 在阿根廷見證的第三任總統。

Jaime 今年一開始並不看好米萊,同大多數人一樣:米萊的瘋狂和極端讓人感到,他如果當選,就意味着阿根廷人已經自甘墮落。如今木已成舟,米萊以罕見的11%票差(55.3%比44.3%)擊敗了來自裴隆主義(Peronism)陣營的候選人、經濟部長塞爾希奧·馬薩(Sergio Massa),於11月19日當選新一任阿根廷總統。

很多人為米萊的瘋狂搖旗吶喊,另一些人為米萊的瘋狂捏一把汗。米萊在競選中提出聞所未聞的改革方案「電鋸計劃」,聲稱將砍掉包括教育部、醫療部、人力資源部等絕大部分政府部門,取消央行,全面美元化、實施大規模私有化。他在競選中聳人聽聞的提案還包括允許器官買賣、全面放開槍支管控、奪回馬島、甚至否定1970年代軍政府獨裁時期失蹤者的統計數據。

12月8日是米萊進入權力交接的第19天。12月10日,也就是阿根廷民主化紀念日當天,他將走馬上任。

2023年11月16日,阿根廷科爾多瓦,自由黨總統候選人哈維爾·米萊在集會上發表講話。攝:Tomas Cuesta/Getty Images
2023年11月16日,阿根廷科爾多瓦,自由黨總統候選人哈維爾·米萊在集會上發表講話。攝:Tomas Cuesta/Getty Images

當選後的米萊已不再如此瘋狂。他和保守派前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達成了政治協議,後者的政黨聯盟「共同變革」在今年選情慘淡,止步10月第一輪大選,而米萊的政黨聯盟「自由前進」則遠遠沒有在國會拿到多數席位,馬克里的政治資源將能夠助他一臂之力。

於是,米萊的內閣人選出現了馬克里陣營中熟悉的面孔。「共同變革」聯盟總統候選人帕特里西亞·布里奇(Patricia Bullrich)確認擔任安全部長;布里奇的競選搭檔佩特里(Luis Petri)將擔任防長。而曾擔任過馬克里政府的央行行長和金融部長的路易斯·卡普託(Luis Caputo)將出任經濟部長,他曾作出與米萊相反的表態,稱不會取消央行。

Jaime 覺得這像是歷史重演,是對馬克里時期的一場復刻。但阿根廷社會一直都在變化。當 web 3.0 時代遇上阿根廷瘋狂的通脹,零工經濟在阿根廷崛起。Rappi(拉美外賣軟件)騎手和 Uber 司機對米萊的大力支持在8月初選中就成為各大媒體熱衷討論的現象。

墨西哥記者、歷史學家 Alejandro Gonzalez Ormerod 當時做出了這樣的觀察:裴隆主義的主要舞台在大學和有組織的工作場所,是勞工福利得到政府保障的地方。現在進入零工經濟的年輕人則並不受到這些福利的保障,甚至也不願意用「福利」來交換正式僱傭工作的條條框框。很多人追求自獨立的工作,科技資本帶給了他們表面上的自由,而這一套「做多賺多」、「當自己老闆」的說辭也讓他們蠢蠢欲動。米萊團隊的競選團隊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一群體,設計了一套低成本、互聯網友好的競選策略,動員騎手們給競選做免費宣傳,給他們分發競選貼紙、邀請他們參與社交媒體上的互動。米萊的形象就這樣如同病毒一般傳遍了互聯網。

米萊就要上任,關於他如何瘋狂的討論已經漸漸飽和。但其實,米萊的勝利對普通的阿根廷人到底意味着什麼?情緒是如何被調動的?反常的政治選擇背後又是怎樣的歷史之網?

下面是Jaime的講述:

2023年9月25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聖馬丁舉行的集會,總統候選人哈維爾·米萊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候選人卡羅萊納·皮帕羅旁舉起電鋸。攝:Tomas Cuesta/Getty Images
2023年9月25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聖馬丁舉行的集會,總統候選人哈維爾·米萊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候選人卡羅萊納·皮帕羅旁舉起電鋸。攝:Tomas Cuesta/Getty Images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