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爾冬陞談香港電影:時勢使然,香港電影的面子與裡子

「香港的年輕導演、編劇、演員做電影很有香港精神,每個在現場都知道這部戲要什麼,令我覺得甚至比我們以前那一代更好。」

《年少日記》和《白日之下》兩部電影的監製爾冬陞。攝:林振東/端傳媒

《年少日記》和《白日之下》兩部電影的監製爾冬陞。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紅眼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3-11-15

#爾冬陞#香港電影#金馬獎

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裡子。

雖然王家衛電影是這樣說的,但爾冬陞例外。時勢使然,面子與裡子,今日的爾冬陞,兩者皆是。

時勢愈見敗壞的這幾年,爾冬陞一直是香港電影金像獎的主席。疫情停辦那年,他一個人對著鏡頭讀畢整份得獎名單。2023今屆金像獎《給十九歲的我》在爭議之中獲頒最佳電影,惹來滿城風雨,爾冬陞硬食捱罵,亦勢所難免。業界門面以外,爾冬陞已退居幕後監製多年,說白一點,就是替剛入行的新 導演埋班/召募團隊、搵/找金主。

爾冬陞呷著咖啡,說起自己當年有份推動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從首屆得獎作《一念無明》到後來的《手捲煙》《淪落人》,以至去年的《燈火闌珊》《流水落花》,幾乎每一部都上到金像獎紅地毯。「早期不是很多人認同首部劇情片,但你看現在,香港電影最大的投資者,可能就是電影發展基金和古生(古天樂)。」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