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核廢水約一星期後,8月29日早上,師傅Hugo在銅鑼灣Omakase(廚師發辦)餐廳「鮨本」準備食材。他用利刀把魚切割、去皮,拿鐵鉗子把骨挑出,最後將條狀的魚生整齊擺在木托盤上。在北海道北寄貝、秋刀魚、鰤魚,神奈川黃金池魚的右邊,鮮紅色的赤身和中拖羅,是8月22日水產禁令實施前從宮城縣來的貨。「之後就沒有了」,Hugo說。
8月24日香港時間中午12時,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排放第一批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香港政府8月23日以食物安全為由刊憲,禁止東京、福島、茨城、宮城、千葉、群馬、栃木、新潟、長野和埼玉10個都/縣的水產、海鹽等輸入香港。同日,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2022年,中國是日本水產出口目的地第一位,香港為第二,分別佔日本水產出口市場22.5%和19%,合共超過四成。
Hugo工作的餐廳在2022年開張,90%食材來自日本,其餘來自泰國、澳洲和本地。他說,政府早在幾個月前發風聲,預告實施禁令,餐廳的供應商已轉向其他地區取貨,而日本47個都道府之中,30多個為沿岸地區;被禁的10個地區當中有6個是沿岸、4個是內陸,他們還可從其他沿岸地區取貨。但一些特產而言,例如千葉縣的地金目鯛、鰹魚、黑鯥魚,其他地區的不夠肥美,他們便暫停供應。「幸好我們做Omakase沒有固定的menu,隨時可以轉。」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8月22日表示,禁令要視乎日本核污水排放後的具體實際情況,以及當地政府監察系統,港府需要資料和證據作考慮,沒有放寬禁令的時間表。
水產禁令下,香港4000多間日式餐廳首當其衝。他們被不確定性籠罩,擔心香港會仿效大陸,全面禁止日本水產,也有餐廳表示訂座率大跌,每天少賺萬元或以上,有考慮轉型。在市面,連鎖壽司店仍大排長龍,日式料理愛好者表示不擔心,會繼續吃,與大陸反日浪潮造成對比。
日本餐廳:改貨源、訂座跌、晚市關門
位於中環核心區的壽司店「壽司喰」主廚向川哲說,因為禁令,他們50%的水產食材沒了,「所有經過東京魚市場的都被禁。」
東京豐洲魚市場是日本全國漁獲的集散地,同一批次或同一季節的漁獲運到魚市場後,會分給各魚欄再分拆和包裝,過程中,水產的包裝打開,落入禁令所指「收穫、製造、加工或包裝」的範圍。這情況下,即使漁獲不是在東京出產,也會被禁。總括而言,以往餐廳可提供30至40款海鮮種類,現在剩下20多款。
向川哲指香港供應商聚集在東京,有些正在轉移基地,但預計會花時間。餐廳現在靠從大阪、北海道和福岡直送的水產維持,也有從九州入貨,但未能完全填補那一半的空缺。如果這情況維持,他們或會轉用外地如澳洲、越南和紐西蘭的貨,甚至是雪藏貨。他預料情況會在冬季變差,因時節當造的白子和鮟鱇魚在茨城出產,到時也會被禁。
而在中環的Omakase餐廳「KAMOSU 醸」在一、兩個月前,留意到食物環境署衞生署給餐廳發信,提醒他們要向合法供應商取貨,又提到食安中心會做核輻射檢測。因知悉東京會跌入禁令範圍,而餐廳有從東京豐洲魚市場取貨,主廚西村祐弘便開始跟供應商查詢其他地區如北海道、九州直送的貨。供應商也問他們有沒有需求,「當然有,遲點政府會block。我們都一定知道日本會放水。」
餐廳以「割烹」為主,晚上13至14道菜中,有兩至三道刺身和海鮮料理,其餘是蔬菜和肉類,受到禁令影響的食材佔全部10%,影響不算很大。
差不多下午5時,日本水產送到店內,西村祐弘拿出一條深海池魚,說這原本是從東京來的貨,現在從九州直接到港,魚的眼珠很黑不混濁,代表還很新鮮。從前一星期除了兩日假期外,都有航班將漁獲由東京送至香港,但九州的航班較疏,約兩天一班,變相選食材要很精準,不可以選「日日鮮。」餐廳社長Ed說他們現在避免進口易變壞的貝類,例如將赤貝改做帆立貝。
最近客人都在問會不會沒有日本菜吃,西村祐弘安慰道,如果政府只禁10個縣,暫時沒有問題。「如果他全block日本菜也沒有辦法,要轉做日本人的法國菜、或者意大利菜。」
Hugo也認為:「全部禁了當然沒得搞,只會香港日本菜全部執笠。除非我全部用大陸貨、泰國貨、巴西貨,但是你居酒屋可以,Omakase是絕對沒可能做到這件事。」居酒屋以熟食為主,肉類貨源可轉其他地方,但Omakase做「生的東西」,日本是主要貨源。而本地可以做成刺身的魚蝦、貝類很少,魚類欠缺油分、蝦不夠甜。
餐廳都發現訂座率下跌了。日本排放核廢水前幾天,「壽司喰」的入座率達9成,但最近卻跌了差不多六成,每晚賺少了約1.6萬元。客人打過來取消訂座,他們不問原因,也明白。「我們經過了疫情,所以但願可以捱過這個,不過如果真的太難,我們可能要轉型做拉麵或者其他。」
向川哲當壽師師傅差不多30年,餐廳開業16年。「這改變很難,如果要改變,我們要把它關了,然後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不過這要花很多錢,而我們從現在起正虧錢。」
Hugo也發現下月訂座簿上多了不少空缺。從前每天有8至10個新訂座,但廢水排放後兩天,餐廳都沒有收到新預訂,客人跌了7成,每晚少賺了1萬至3萬,他們甚至考慮少做幾晚晚市。餐廳壽司吧有14個座位,有一間開放式房間跟一張桌子。Hugo 說Omakase的格局固定了,要重新裝修才能轉做居酒屋、拉麵。
向川哲回想,2011年福島大地震後,有人走進店內,說「想吃壽司,但不要日本的。」那時生意蕭條了約3個月,後來人們慢慢淡忘。今次的浪潮比從前來得輕,他也希望人們跟政府會發覺「沒有事會發生。」
港禁日水產,爭北京「印象分」?
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大規模排放核廢水,對於安全性,香港、大陸,日本政府眾說紛紜,環團和專家持不同意見。
2011年311大地震,海嘯引致停電,令冷卻系統停運,核反應堆爐心過熱並熔毀,發生氫氣爆炸。為了讓核反應堆內的熔融核燃料溫度保持穩定,需持續注水冷卻;加上流進反應堆的地下水及雨水等,這些水受到污染,含有多種放射性物質,包括氚(tritium)和碳14(Carbon-14)。
2021年,核廢水儲存量即將飽和,日本政府公布將核廢水稀釋並排出大海的方案。按計劃,東電會以「多核素除去系統」(ALPS)處理核污水,過濾62種放射性物質並減少至合乎日本規定的水平,但不包括氚和碳14。之後,會以海水將ALPS處理水中的氚稀釋至100倍以上,令濃度降至每公升低於1500貝可(Bq),是日本管制標準的四十分之一,合乎世衛飲用水含氚標準的七分一以下。
根據方案,由2023年8月24日至2024年3月底,東電會分4階段排放核廢水,總排放量約為3.12萬噸,是福島第一核電站內存放總量的2.3%;排入海的氚總量約為5萬億貝可。在首階段,東電預計在連續17天內排放共7800噸核廢水,每日排放量約460噸。按現時核電廠內核廢水的儲存量估計,最快2051年才完成排放。
水產禁令出台前三個月,6月8日,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以《若對核廢水安全有信心,日本何不自用?》為題於《大公報》撰文,提到環境局、食物安全中心、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天文台、衞生署及政府化驗所等已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一旦日方啟動排放廢水,港府便可採取措施,「禁止福島一帶沿岸最高風險縣份的水產品的進口,以及對其他有風險縣份水產品的進口實施嚴厲管制。」
他批評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強推福島核廢水排海,違背國際法義務,危害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絕非負責任國家行為」,強調食安是民生大事,港府絕不妥協。謝展寰又指,如日本政府對經處理的核廢水安全有信心,應在本國尋求其他用途,例如灌溉而非排出公海。
6月,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工聯會鄧家彪曾倡議,應全禁日本的食品和海產輸入香港;民建聯何俊賢、葛珮帆亦呼籲特區政府應「緊跟國家步伐」立即禁止福島等縣市食品進口。飲食界自由黨張宇人指,若禁日本漁產必定會對業界、包括日本餐廳生意造成損失,不過政府應做合理的事。
國際原子能機構在2023年7月4日宣布排放計劃符合安全標準,「處理水的排放對人和環境的放射性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中國外交部同日回應,認為報告「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參加評估工作各方專家的意見,有關結論未能獲得各方專家一致認可」,並對機構倉促出台報告感遺憾。
中方質疑,日本淨化裝置能否長期有效使用、國際社會能否及時掌握超標排放的情況,以及放射性核素長期累積和富集,會給海洋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帶來的影響。
港府緊隨其後,同日晚上發聲明,指港府自日方宣布採取海洋排放計劃後,已多次就食物安全表達極度關注,又指計劃持續30年,「日本當局如何確保淨化裝置能長期有效運作,以及如何確保排放計劃不會對食物安全以至海洋生態構成任何潛在風險,是令人擔憂的實在問題。」
7月11日,《日經新聞》引述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副總領事中原直人,稱港府連番強硬表態,是為了「贏取北京的印象分(brownie points)。」
事隔一天,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和謝展寰,與日本駐港總領事岡田健一和日本相關官員會面。謝展寰在會後宣布基於「預先防範原則」,日本一旦排放福島核廢水,港府會即時禁止10個都或縣的水產品進口,包括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等。對於「印象分」報導,謝展寰強調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實行高度自治,是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而政府會按情況實施食物安全管制,保障本港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
事件其中一個關注點,是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中國的4座核電廠每年氚排放量全部達90兆貝克以上,高出福島核電廠每年22兆貝克的排放量;而且鄰近香港的大亞灣核電廠,氚的年度監管限值為225兆貝克,為福島核電廠的10倍。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接受「香港01」訪問,指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包括62種放射性核素,雖然日方表示可過濾它們,但還是不能完全消滅,福島的核廢水比起大亞灣核電廠的「複雜」。
在8月23日宣布禁令的記者會上,有記者指,中國位於廣東的兩個核電廠排放的氚含量高出福島,問道選擇性禁止日本水產是否雙重標準。衞生署主管高級物理學家李紹強指,福島的反應堆燃料棒熔斷與污水直接接觸,除了氚外,還有其他輻射物,要經過複雜的程序過濾,與正常運作的核電廠的污水不同。
謝展寰在8月26日批評日方用氘作為一個說法是「轉移視線」,因經處理的核處水還有其保輻射物質,「不要經常單單說氚。」
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回應《明報》查詢,指氚以外的所有輻射物質,已透過ALPS減至低於國際標準,「排放前亦會再次確認達標,超標的水一律不會排放。」日方又指,當地環境省每周監測輻射物質,東電亦每周採樣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海水,分析樣本中氚、銫134和銫137濃度並公布,減低大眾的憂慮。
「福水難收」,港人續吃日本菜
核廢水排放前夕,在Facebook有9.6萬位成員的「香港 Omakase おまかせ 關注組」中,有網友以《「福水難收」以後就唔食日本菜》為主題,開了個投票欄。Tidus投了「相信日本政府,唔怕,照食」、「我唔諗住有下一代,照食」、「check 到有問題先講,照食中」,以及「對香港政府行動充滿信心。」
「我自己完全不擔心。」34歲的Tidus說,他任職IT,由2015年起在Instagram經營公開帳號,分享美食相和Omakase的心得。那時他剛接觸Omakase,覺得「簡單得來也很好吃」、層次多又精緻,而且師傅會向他介紹食材和烹調方法。從前他一個月會去吃一次,現在一個月三、四餐也有。核廢水排放前的週末他食了Omakase, 已訂位9月中再去。
Tidus認為日本政府的數據透明,國際原子機構也發表報告表示核廢水符合安全,「作為一個小市民,我不能說信還是不信,一個有公信力的組織給我看,那我就看。」坊間也有報告對比日本跟大陸和法國核電廠,他相信核廢水中的有害物質很少。
二來他認為「日本人自己在那裏住,逼上梁山一定排放廢水⋯⋯我明白他們在做什麼,所以沒有影響。」香港政府作額外檢測,也令他安心。
Tidus覺得港府禁令的影響不太,因日本有47個都縣,這次只禁了10個,但Omakase是吃「一個地方最好的」,是次可能會為禁令而要轉向二線地方,「失望是一定的。Omakase師傅把覺得最好的食物給你食,但因為政策問題,令這事的經驗、享受不是最好,當然會有點遺憾。」他舉例東京灣海膽,現在應在香港絕跡,有點可惜。
若港府效法大陸實行全面日本水產禁運,「要看師傅有什麼法子」,Tidus也可能到日本吃,他已計劃10月去東京旅遊。
投票欄最終收得320票,58%選擇「相信日本政府」,其次是20%的「唔諗住有下一代。(不打算要有下一代。)」
而關注組的創辦人Francis在廢水排放後的第一個週末,便去了九州旅遊。他吃了10年omakase,在日本旅遊時可一天吃一至兩頓。疫情時,Omakase在香港盛行,他一星期也可吃一至二頓,開關後便到日本吃,這年他計劃遊日7次。
核廢水排放後,他會繼續食omakase。311大地震,核電廠受損至今十多年,他覺得要有的影響,其實一直已經在影響了,「食煙會致癌、食午餐肉也會致癌,但好多人也會繼續去食。對自己負責就OK。」同時他對港府的抽驗工作有信心,若驗出食材的輻射量超標,「他們不會對香港市民置諸死地,不理他們」,日本政府也如是。
「有些人偏向信科學,有些人偏向信不同政府的說法,這些全是個人選擇。」Francis說,關於吃或者不吃,論點有很多,「你當我政治不懂、科學不懂,我都最後消化了所有不同方面資訊,沉澱下來」,結論是「不會吃少、不會多食,對我影響不大。」
「哪裏來都是同一個海」
核廢水排放翌日是星期五,晚上約7時,日本連鎖食店「壽司郎」在尖沙咀分店擠滿了持票等候入坐的人,叫號324時,記者按出籌號票,編號已輪候到442。店員隨即將告示牌端到門前,說店內超出接待上限,「已暫停Walk-in」,有人來到店前才發現撲空,嚷着「唉啊,截左啦」、「無得食」。
壽司郎門外貼出告示,指已根據港府的管制措施作對應,並會持續關注有關指引,又提到壽司郎集團擁有強大的採購團購,使他們能從世界各地採購食材,但告示未有解釋禁令對食材的影響或列出食材的來源地。
25歲文員張小姐6點半跟男友來到,他們一個月前在應用程式訂了位,不用排隊;她說星期五和週末時段較滿,要提早訂位。兩人吃了三文魚、蝦壽司等,結帳200多元。她「不會說不擔心」,但「這些問題,可能本身大亞灣都有的」,不過公眾對2011年福島核事故的反應很大,這次日本排放的核廢水多,而日本又是水產出口國,所以才引起這麼大關注。
她又說,自己一個月吃不到兩、三次日本菜,不覺得會對健康造成影響,日後會繼續在香港吃日本的水產,「不會特別限制。」
23歲Basilla於6時半取票,輪候號碼391,還要等70多個號碼,她讀着剛從買來的育兒書,等男友下班過來。他們在英國留學,那邊比較少壽司店,想趁假期完結前吃頓壽司。她直言「有點擔心」,因她有生育打算,聽說輻射會影響生育,又會生畸胎。但廢水剛開始排放,「覺得它未流到嚟。」
她說以後回來香港「不會再碰(水產)了,因為真的怕」,只會在英國吃,但那邊價錢較貴,份量少又不新鮮。
同晚8時半,一街之隔的日本連鎖超市唐吉訶德DON DON DONKI,雪櫃內仍有不少壽司和魚生飯,疊成兩層排列,有三文魚、吞拿魚和帶子壽司。標榜魚生來自東京豐洲市場的宣傳品仍掛起:「Our high quality fish will bring you smile」。另一旁的雪櫃,包裝上印有「豊洲市場発」的漬魚「地區限定」半價發售,50元兩包;三文魚壽司「大特價」,由80港元10件降至58元。
由廣州來香港旅遊4天的李先生買了一盒三文魚跟一盒雜錦壽司。他說大陸全面禁日本水產、「香港禁啲唔禁啲」,「可能其他縣也安全。」而在香港還可以吃到日本海產,他說「都開心。」
對於食品安全,他說「報導說百多天(核廢水)才飄過來,應該沒事的。」但過了百多日後,他可能會不吃日本的水產,他認為日本以外,「也有更好的選擇,要看政府把關。」例如挪威、北歐和大陸。
50多歲的Mable是家庭主婦,她站在雪櫃前拿幾盒壽司拼湊看,想買回家作晚飯。她尤其愛吃帶子、拖羅和三文魚,但隔數月才會吃一次壽司。Mable不擔心核廢水,一來她相信水已經稀釋過濾,二來海洋污染早已存在,「你說怕,哪怕得這樣多。」
她覺得政府在核廢水開始排放當日出禁令是過早,因為漁獲可能過一段時間才會受污染,禁令也可能引起市民恐慌。「本身有人不是這樣害怕,但你這樣高調去做這件事,搞到人心惶惶。」
另一邊廂,搶鹽的風潮也從大陸伸延到香港、澳門;2011年福島核事故不久,中國大陸也曾有「盲搶鹽」情況,同樣蔓延至香港。
排放核廢水後首個星期六,記者走訪五間超市,調味料貨架上,無論是平價幼鹽、碘化海鹽,甚至是雞粉,大多都被清空,也有剩下一些貴價山鹽和岩鹽;而在售賣日本食品為主的超市,除了英國的海鹽花缺貨外,其他來自日本沖繩、瀨戶內海仍有存貨。食安中心於25日澄清,流言稱「碘鹽」可抗輻射,但現時並無科學證據證明進食鹽能有效預防輻射的損害,過量食用亦會危害健康。
港府在8月25日發聲明,指食鹽供應穩定及存貨充足,儲存量足夠全港市民約一個月用,呼籲市民不用擔心供應和儲鹽。政府又指,日本食鹽佔整體供應少於1%,禁令絕對不會影響本港食鹽供應。
Mable最後選了盒雜錦壽司和三文魚刺身,包裝盒上沒有註明產地。她說,「哪裏來,都是同一個海。」
梁文道在他节目<八分>一年前就谈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日本在所有备选的方案中,选择了最经济的方案,其实他也担心在富集效应,特别是贝类中,原子能机构的说目前方案可行,并不代表后续可以持续稳定担保。”但是呢,我个人觉得中国宝宝从很小都是百毒试炼中成长起来的,天赋异禀,也不差这一毒了,真希望中国宝宝把这样的精神和要求用在国内食安议题上,除非认为同胞互相投毒不算毒的阿Q心理。
國際原子能機構是可以信任的機構。
@第十一個觀察者 從現實政治博弈的角度來說,很少有政客會把焦點放在ALPS的效能上,因爲這就等於默許日本排放核廢水了,只要他能保持效能。對於政客而言一個無用的姿態比實際的作為更重要。
至於中共的決定科不科學,從它全面進口日本水產,卻加大進口俄羅斯在鄰近海域捕撈的水產就可見一斑了。不知道會不會有「聰明」的俄羅斯漁民跟日本漁民在海上交易漁獲,以一種迂迴的方式賺智商稅。
我知道看端的朋友还是自由派多,我也无意像小粉红那样渲染民族主义和恐慌气氛,但是实事求是说,ALPS过滤水实际上还是有放射性同位素存留,不是完全过滤掉的,超不超标至少原子能机构说没超,存在肯定是存在的,能不能吃海鲜还是各位自行判断即可。
相比於福島核廢水。上世紀各個核大國於各海洋丟棄的,未經處理的放射性廢棄物更值得關注,可以看看IAEA於1999年製作的報告:https://www.iaea.org/publications/5786/inventory-of-radioactive-waste-disposals-at-sea
有一处错误。废水排到2051年不是根据现储量算的,134万吨水每天排500吨不需要这么久。2051是日本政府设定的废炉期限,即事故后40年,但具体怎么取出燃料棒尚未有方案,实际时间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