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6月,位於新北市板橋的一所幼兒園,因孩童出現情緒易怒及自殘等行為,孩童並告訴向家長遭老師餵食「彩虹藥水」,有家長將孩子送往醫檢所初篩檢驗後發現,多名孩子身上驗出有「苯巴比妥」等管制藥物殘留,家長並報警處理。
此案在經媒體報導後,進而引發家長恐慌,新北市政府也在6月12日回應,至少有八名幼童體內被驗出有微量的「苯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三級管制藥物成分,並對幼兒園業者開罰、祭出廢照措施。
然而,本案在檢警介入調查並將孩童毛髮以「質譜儀」方式檢驗,則未驗出有相關管制藥物成分殘留,因查無犯罪證據,因此將含園長在內的九名教師不起訴,有輿論稱其為「烏龍一場」。
歷經驚心動魄的餵藥疑案,這些家長的恐懼仍未消解,他們的恐懼來自政府在初期應變的顢頇,而其焦慮則指向台灣近年來多起的幼托兒虐事件。他們寧可希望是烏龍、是場虛驚,但我們或可追問,這一切恐慌,是怎麼開始的?